[发明专利]一种浮法玻璃生产中的鼓泡熔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4605.3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章凯;陈立新;龙冬瑶;苏峰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醴陵旗滨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193 | 分类号: | C03B5/193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姜谧 |
地址: | 412205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泡器 熔化 浮法玻璃生产 玻璃液面的 喷嘴距离 气体流量 鼓泡 浮法玻璃熔窑 宽度方向排列 吹出位置 火焰空间 助燃风 窑池 界线 避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法玻璃生产中的鼓泡熔化方法,在浮法玻璃熔窑的熔化部的窑池内设置二组鼓泡器,以使熔化部的火焰空间的温度为1390~1410℃,每组鼓泡器均沿熔化部的宽度方向排列,每组中鼓泡器的数目为10~20,相邻二鼓泡器的间距为650~680mm,每组鼓泡器的中部的30~50%的鼓泡器的喷嘴距离玻璃液面的距离为440~465mm,通入的气体流量为0.3~0.39m3/h,其余鼓泡器的喷嘴距离玻璃液面的距离为470~500mm,通入的气体流量为0.4~0.5m3/h,二组鼓泡器之间的间距为1100~3100mm,二组鼓泡器均设于泡界线的下游3.1~5.5mm,离料山2.8~4.5m,且避开熔化部的助燃风的吹出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浮法玻璃生产中的鼓泡熔化方法。
背景技术
浮法玻璃熔窑鼓泡工艺是玻璃熔化过程中一种强制措施,并由于玻璃熔窑的鼓泡技术具有经济、安全、易操作而被广泛应用。目前,鼓泡工艺技术作为高效节能熔窑的现代技术手段之一,它对着色玻璃的生产所起的作用,其效果尤为显著。通常在鼓泡器使用过程中,由于浮法玻璃熔窑内部空间大小差异,熔窑内部气氛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浮法玻璃企业都是根据其浮法玻璃熔窑的内部空间构造进行鼓泡器的安装使用,仅以对玻璃液的均化,澄清作为使用鼓泡器的目的以减少玻璃产品的色差。因此,在现有技术中浮法玻璃的鼓泡工艺技术通过鼓泡器的搅拌作用达到对玻璃液的澄清均化作用,例如:TW201431807A公开了使用物理性起泡器的玻璃澄清方法,主要是针对鼓泡器对玻璃液产生的澄清作用进行研发;CN103998383A公开的熔融玻璃制造装置,熔融玻璃制造方法及使用该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的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中采取鼓泡装置也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均化效果;CN102574719B公开的熔融玻璃制造装置、熔融玻璃制造方法及使用了该装置和该方法的平板玻璃制造方法也是针对玻璃均化效果的发明。
在现有技术中,浮法玻璃鼓泡工艺的采用都有一定的技术局限性,其技术局限性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鼓泡器安装位置与方式的局限性;(2)鼓泡工艺采用条件的局限性,即生产高熔融温度玻璃时采用鼓泡工艺(3)鼓泡工艺采用时无法对应节能减排给予考量(4)增加浮法玻璃的产量。因此如何在于在采用鼓泡工艺时做到均化、澄清又兼具上述的几个方面,打破鼓泡工艺在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的局限性,是当前浮法玻璃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浮法玻璃生产中的鼓泡熔化方法。
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浮法玻璃生产中的鼓泡熔化方法,在浮法玻璃熔窑的熔化部的窑池内设置二组鼓泡器,使得熔化部内形成以处于火焰空间中部的火焰为高温区域,靠近熔化部的宽度中心的鼓泡器的玻璃液以及靠近胸墙两端的火焰空间为中温区域,鼓泡器两端的玻璃液为低温区域的熔窑内部温度环流系统,以降低熔化部的碹顶温度与胸墙温度,进而使熔化部内的温度为1390~1410℃,
每组鼓泡器均沿熔化部的宽度方向排列,每组中鼓泡器的数目为10~20,相邻二鼓泡器的间距为650~680mm,每组鼓泡器的中部的30~50%的鼓泡器的喷嘴距离玻璃液面的距离为440~465mm,通入的气体流量为0.3~0.39m3/h,其余鼓泡器的喷嘴距离玻璃液面的距离为470~500mm,通入的气体流量为0.4~0.5m3/h,二组鼓泡器之间的间距为1100~3100mm,二组鼓泡器均设于泡界线的下游3.1~5.5mm,离料山2.8~4.5m,且避开熔化部的助燃风的吹出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浮法玻璃熔窑的熔化部的窑池内设置二组鼓泡器,以使熔化部内的温度为1395~1405℃。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每组中鼓泡器的数目为11~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醴陵旗滨玻璃有限公司,未经株洲醴陵旗滨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4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