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阶分压式毛细管流变仪的口模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4430.6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9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林祥;任冬云;刘炯;张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0 | 分类号: | G01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550 | 代理人: | 赵宇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阶分压式 毛细管 流变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变仪领域,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口模部件,一种能在高压下测试高聚物熔体黏度并同时提高实验效率的双级分压式毛细管流变仪的口模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的精密加工成型技术迅猛发展,高聚物在粘流态下的流动性和粘弹性成为其成型加工工艺探索的首要考虑因素。与基础流变学不同,加工流变学的研究是建立在模拟加工工艺条件下的高聚物熔体流动特征的基础上,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改变高聚物熔体流动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及流动速率等参数,更加广泛地了解高聚物的流变性能。其中,压力对聚合物熔体的流变性能(正应力,弹性模量,拉伸黏度等)的影响不可忽视。目前传统的毛细管流变仪在单次实验中只能测出一组黏度数据,其实验效率不高,且测试压力相对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阶分压式毛细管流变仪的口模组件。本发明的口模组件能在高压下测试高聚物熔体黏度并同时提高实验效率的双级分压式毛细管流变仪的口模组件。可建立较高的熔体测试压力,亦可同时比较不同压力下的高聚物熔体的黏度变化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阶分压式毛细管流变仪的口模组件。
所述口模组件包括第一料筒和第二料筒,第一料筒在上,第二料筒在下, 第一料筒外壁和第二料筒外壁分别设置有第一加热套和第二加热套;第一料筒末端设置有圆柱形凹槽,凹槽与第一料筒的内腔同心,并且凹槽直径大于内腔直径;第二料筒的顶端设置有圆柱形凸台,凸台与第二料筒的内腔同心,凸台与第一料筒的凹槽直径相配合,第二料筒的凸台插入到第一料筒的凹槽中;
第一料筒和第二料筒固定连接;
第一口模设置在第一料筒内腔末端,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第一口模的料筒筒壁上,第一压力传感器穿过第一加热套和第一料筒筒壁,与内腔相通;
第二料筒的结构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
结构A:
第二料筒末端设置有圆柱形凹槽,凹槽与第二料筒的内腔同心,并且大于凹槽直径大于第二料筒内腔直径,第二口模设置在第二料筒内腔末端,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凸台的料筒筒壁上,第三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第二口模的料筒筒壁上,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均穿过第二加热套和第二料筒筒壁,与内腔相通;
口模托设置有内腔,口模托的顶端设置有圆柱形凸台,与内腔同心,口模托的凸台直径与第二料筒的凹槽直径相配合,口模托的凸台插入到第二料筒的凹槽内;
口模托与第二料筒固定连接;
结构B:
第二料筒内腔为倒漏斗型,内腔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双倒漏斗形;第二料筒末端设置有圆柱形凹槽,凹槽与第二料筒的内腔同心,凹槽内壁设置有螺纹;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凸台的料筒筒壁上,第二压力传感器穿过第二加热套和第二料筒筒壁,与内腔相通;
旋塞与第二料筒螺纹连接,旋塞为空腔结构,共有四段组成,顶端是圆锥形;第二段为圆柱形结构,圆柱的直径与圆锥相同;在圆柱的侧面设置有圆柱形孔,贯通至旋塞内腔:第三段为圆柱形结构,其直径与第二料筒凹槽直径相 当,并且大于第二段圆柱直径,在第三段圆柱外壁面设置螺纹结构;第四段为外方形或内六角型或外六角形结构,并且特征直径大于第三段圆柱直径。
其中,优选:
第二料筒的内腔直径小于第一料筒的内腔直径。
旋塞结构的第二段圆柱的侧面均匀设置4~8个圆柱形孔,贯通至旋塞内腔。
第一料筒和第二料筒螺纹连接;第一料筒凹槽设置有内螺纹,第二料筒凸台设置有外螺纹,与第一料筒凹槽的内螺纹相配合,使得第一料筒和第二料筒可通过螺纹结构紧密连接。
结构A中,口模托与第二料筒螺纹连接;第二料筒凹槽设置内螺纹,口模凸台托设置有外螺纹,与第二料筒的凹槽内螺纹相配合,使得口模托和第二料筒可通过螺纹结构紧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通过增加第二料筒结构A组件,即实现第一口模入口的压力的提高,又可以实现单次测试高聚物熔体在两个不同压力下的黏度,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实验效率,亦可同时比较不同压力下的高聚物熔体的黏度变化情况。通过增加第二料筒结构B组件,既实现了口模入口的压力的提高,又可以通过旋塞开合程度调节测试压力。本装置在毛细管流变仪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高压下流体黏度的测试和一次测试两个黏度的功能,做到一机多用。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的口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2的口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2的口模组件结构流体流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44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