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4344.5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6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马林;秦峰;肖信福;邓平华;项延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2/02;H01M2/04;H01M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环保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一直以来, 电动汽车就受制于电池容量低、造价成本高等技术难题,因此,有必要开 发一种以多电芯为单元高度集成的新型电池,用以提高电池容量,同时降 低电池成本。
现有技术中,多电芯的结构一般是先制备单个电芯,再根据需求由单 电芯排布成组,再由一个底板、四个侧板以及上盖外包装焊接成一个模组。
存在的技术缺陷在于:现有模组,均是由单电芯排布组成,电芯制造 成本高,电芯之间空间浪费大;模组外壳由金属焊接而成,焊缝一致性低, 工艺繁琐,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电芯成组之后,电芯之间连接需通 过铜巴需整齐排布焊接,工艺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采用具有多个栅格的下壳体和 设有导电连接体的上盖,直接将多个裸电芯封装成电池模组,省去了单电 芯的外包装,只保留内部裸电芯(或称JR),工序简单,制造和人工成本 大幅度下降,充分利用了电芯极柱与顶盖之间的空间,能量密度理论上可 提高20%左右。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包括下壳体、上盖和多个裸电芯;所述下壳体 一端开口且内部设有多个互不相通的栅格;所述栅格内放置有所述裸电 芯;所述上盖内设导电连接体;所述导电连接体与所述裸电芯电连接;所 述上盖密封组合在所述下壳体的开口上并与所述栅格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由隔板分隔成多个互不相通的栅格。
优选的,所述隔板和所述下壳体之间通过胶接或焊接固定连接;所述 焊接可以是激光焊接或摩擦焊接。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与所述栅格一体化成型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一体化成型的成型工艺可以是注塑成型工艺、吸塑成型 工艺、吹塑成型工艺、模压成型工艺、多层共挤成型工艺、铸造成型、融 模成型或其它成型工艺。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设有一层或多层具有水蒸 汽阻隔以及氧气阻隔性能的下壳体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表面设有一层或多层具有水蒸汽阻隔以及氧气阻 隔性能的隔板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和/或上表面设有一层或多层具有水蒸汽 阻隔以及氧气阻隔性能的上盖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为金属层或塑料层;所述金属层,如铝,铜,镍, 银,金等,一般可以通过电镀、化学镀、沉积、喷涂以及蒸发附着等方法 在表面形成表面致密结构;更优选电镀沉积的方法;所述塑料层,如聚乙 烯,聚丙烯,氟塑料等,可以是通过吸塑或者吹塑的方式形成的高阻隔的 材料膜。
优选的,所述金属层的为铝层,性价比相对较高。
优选的,所述塑料膜为氟塑料膜,其耐腐蚀性能相对较好。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内的栅格数大于或等于两个。
优选的,所述栅格内放置一个或多个裸电芯,更优选一个栅格内放置 一个裸电芯。
优选的,所述栅格的横截面为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或是其他 任何可通过一体化成型工艺形成的结构。
优选的,多个所述栅格之间呈线性并排分布,也可以是圆形等排布方 式。
更优选的,所述栅格的横截面为方形,且多个所述栅格呈线性并排分 布。
优选的,所述裸电芯上的顶端设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
优选的,所述导电连接体与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接触连接;形成 并联电路或串联电路。
优选的,所述导电连接体设有凸出于所述上盖之外的正极总输出极和 负极总输出极。
优选的,所述导电连接体与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对应连接的部分 裸露,其余嵌入所述上盖内。
优选的,在所述上盖上对应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的位置上设有开 孔,所述导电连接体与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接触连接的部分裸露在所 述开孔内,其余嵌入所述上盖内。
优选的,所述上盖上设有安全阀。
优选的,所述安全阀与所述裸电芯的数量相等;所述安全阀位于所述 上盖上与所述裸电芯的上表面对应的区域内。当电池发生过充或是用于穿 钉实验等,会造成电芯内部鼓胀,使得内部压力过大,引起爆炸等危险。 安全阀在内部压力过大时候,阀门被冲开,释放内部压力,保证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43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