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井下气水喷雾降尘综合实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3481.7 | 申请日: | 2016-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4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飞;刘荣华;杨兴发;韩石华;舒威;苟尚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2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喷雾 降尘 综合 实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井通风与除尘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气水喷雾降尘综合实验 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与开采强度的逐渐加大,煤矿井 下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剧增,作业环境恶化,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和工人的身体健 康。目前,国内外煤矿采掘工作面主要采用煤体预注水、通风控尘、除尘器抽尘净化、喷雾降 尘及封闭隔尘等防尘措施。喷雾降尘具有经济、简便和实用等优点,在国内外煤矿井下得到 广泛应用。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喷雾一般采用常规的压力型喷嘴,由于喷雾压力的限制,其 雾化效果较差,全尘降尘效率一般低于50%,对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甚至低于30%。而且, 常规的压力喷雾耗水量大,影响煤质和工作面作业环境。
气水喷雾是以压力水和压缩空气作为双动力的一种新型喷雾方式,相对于常规喷 雾方式,其具有耗水量小、雾化效果好、对水压要求低及降尘效率高(特别针对呼吸性粉尘) 等优势。气水喷雾降尘效果与喷嘴喷雾雾化特性及通风参数密切相关,影响气水喷雾降尘 效果的参数主要包括喷嘴结构、供水压力、供气压力、送风速度、喷雾布置方式等。为了在实 践中合理的确定喷雾参数,需要进一步对气水喷雾降尘开展研究。煤矿井下采掘工作面生 产现场由于受生产和地质条件的制约,很难开展各种通风与喷雾条件下的雾化特性及喷雾 降尘效率实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气水喷雾综合 实验系统,本发明可用于不同结构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实验,也可对不同送风与喷雾 条件下的气水喷雾降尘效果进行实测,为生产现场提供一定指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包括模型巷道、轴流风机、高 压水泵、储水箱、控制装置、空气压缩机、发尘器、粉尘采样器、旋流叶片、仪器支架、气管、水 管、旁通阀、水流量计、水压表、节流阀、气体减压阀,所述的模型巷道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 作而成,模型巷道一端设有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入口处设有旋流叶片,另一端敞开作为进 气口,进气口设有发尘器;所述的模型巷道内设有风速传感器和喷嘴,用水管将喷嘴、水流 量计、水表、高压水泵、储水箱依次相连,旁通阀安装于水箱和水管之间;用气管将喷嘴、气 体质量流量计、气体减压阀、节流阀、空气压缩机依次相连,所述的模型巷道内设有仪器支 架,仪器支架上设有粉尘采样器;控制装置通过数据线分别与高压水泵和轴流风机相连。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建立煤矿井下气水喷雾降尘 综合实验系统,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对各种不同结构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开展实 验研究,也可对不同送风与喷雾条件下的气水喷雾降尘效果进行实测,实测结果能够为实 践中合理选择喷嘴与确定喷雾参数提高指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由模型巷道1、轴流风机2、高压水泵3、储水箱4、控制装置5、空气压 缩机6、发尘器7、旋流叶片8、仪器支架9、检修门10、喷嘴11、水管12、气管13、数据线14、风速 传感器15、旁通阀16、水流量计17、水压表18、节流阀19、气体减压阀20、气体质量流量计21 及排污口22构成。所述的模型巷道1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模型巷道1一端与轴流风 机2相连,一端敞开作为进气口;所述的模型巷道1内设有仪器支架9、喷嘴11及旋流叶片8, 并于一侧开设三扇检修门10,模型巷道1底板中部设有排污口22。所述的高压水泵3和轴流 风机2通过数据线14与控制装置5相连,并通过控制装置5对高压水泵3的供水压力和轴流风 机2的风量进行变频调节。所述的旋流叶片8安装于轴流风机2入口前一定距离,可对风流中 所携带的雾滴和粉尘颗粒进行直接拦截。同时,风流通过旋转叶片8后所产生的旋转气流亦 可对雾滴和粉尘颗粒进行二次分离。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1)雾化特性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34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