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广口桶封口的送膜收膜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62087.1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1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华;嵇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慧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182 | 分类号: | B65H23/182;B65H16/06;B65H18/08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地址: | 247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广口桶 封口 送膜收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广口桶封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广口桶封口的送膜收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一般的广口桶都是在桶盖和桶壁开口之间加上密封圈来达到密封的效果,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此种结构的广口桶会出现泄露的问题,尤其是在广口桶倾斜或倾倒时均会出现泄露现象。有些广口桶,通过在广口桶上增加一层封口膜加强密封效果、避免泄露问题,但是对封口膜的送膜和收膜操作比较复杂,如果送膜和收膜配合不得当,容易造成封口膜被拉破,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广口桶的封口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了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广口桶封口的送膜收膜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把链轮与送膜轴设计成滑动连接,利用链轮打滑来克服送膜和收膜不配的现象,可以有效地降低封口膜的拉力,避免封口膜被拉破。
本发明所要求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广口桶封口的送膜收膜装置,包括电机、送膜辊、收膜辊,所述电机与第一链轮相连,所述第一链轮通过铰链分别与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相连,所述第二链轮通过送膜轴与送膜辊相连,所述第三链轮通过铰链与第四链轮相连,所述第四链轮通过收膜轴与收膜辊相连,所述第二链轮与送膜轴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链轮包括链轮本体、凸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依次安装有钢珠、弹簧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钢珠与送膜轴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凸台上开设有三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相差12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链轮为双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链轮为双齿轮。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广口桶封口的送膜收膜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把链轮与送膜轴设计成滑动连接,利用链轮打滑来克服送膜和收膜不配的现象,可以有效地降低封口膜的拉力,避免封口膜被拉破,可以有效地降低成产成本、提高广口桶封口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链轮剖视图;
相关元件符号说明:
1、电机;2、第一链轮;3、第二链轮;31、链轮本体;32、凸台;33、钢珠;34、弹簧;35、螺栓;4、送膜轴;5、送膜辊;6、第三链轮;7、第四链轮;8、收膜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广口桶封口的送膜收膜装置,包括电机1、第一链轮2、第二链轮3、送膜轴4、送膜辊5、第三链轮6、第四链轮7、收膜辊8。
第一链轮2通过电机轴与电机1相连,第一链轮2通过铰链分别与第二链轮3、第三链轮6相连,第三链轮6通过铰链与第四链轮7相连。第二链轮3通过送膜轴4与送膜辊5相连,第四链轮7通过收膜轴与收膜辊8相连。电机启动,电机轴带动第一链轮旋转,第一链轮带动第二、第三链轮转动,第二链轮带动送膜辊进行送膜操作;第三链轮带动第四链轮转动,第四链轮带动收膜辊进行收膜操作。第二链轮与送膜轴以滑动的形式进行连接。第一链轮为双齿轮。第三链轮为双齿轮。
为了克服送膜与收膜不匹配的现象,避免封口膜被拉破,第二链轮设有打滑机构。第二链轮包括前端的链轮本体31和后端的凸台32,凸台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依次安装有钢珠33、弹簧34并通过螺栓35进行固定,钢珠33与送膜轴4相连接。通孔可以开设有三个,相邻两个通孔之间相差120°。当送膜较慢、收膜较快时,容易使封口膜被拉破,通过在第二链轮上设有打滑机构,第二链轮与送膜轴滑动连接,可以减小封口膜的拉力,避免封口膜拉破。
本发明用于广口桶封口的送膜收膜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把链轮与送膜轴设计成滑动连接,利用链轮打滑来克服送膜和收膜不配的现象,可以有效地降低封口膜的拉力,避免封口膜被拉破;可以有效地降低成产成本、提高广口桶封口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慧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慧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2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