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嫁接杭茄的山地高效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61204.2 | 申请日: | 2016-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6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傅鸿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A01G2/30;A01C1/02;A01C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黄平英 |
地址: | 31002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嫁接 山地 高效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嫁接杭茄的山地高效栽培方法,包括:(1)砧木选择托鲁巴姆,接穗选择杭茄品种;(2)砧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浸种催芽,接穗12月中下旬浸种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播种于育苗土中进行育苗;(3)当砧木长到5~6片真叶,接穗长到3~4片真叶时,进行嫁接;(4)将嫁接苗种植于小拱棚中,砧木根部浇透水,浇水时避免碰到嫁接伤口,然后依次盖上塑料膜、无纺布和遮阳网,嫁接后三天内不揭膜通风,第4天开始进行通风管理;(5)嫁接20~25天后将嫁接苗定植于准备好的山地菜畦上,定植时嫁接处高出土面3cm以上;定植后进行田间管理。本发明的方法无毒、发芽好、产量高、品质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蔬菜的栽培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嫁接杭茄的山地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茄子起源于亚洲东南的印度、缅甸及其临近的热带地区,在公元4~5世纪从印度传入中国。我国各省都有茄子种植,面积非常大,与辣椒相当。杭茄因其早熟、高产、肉质柔嫩,品质佳,抗性较强等优点,成为浙江及周边地区种植广泛的杂交品种。但是随着重茬次数的增加,造成土壤板结、土传病害频发,使茄子植株根系发育不健全,导致植株的生长势变弱和产量降低,也影响了茄子的品质,给菜农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嫁接是目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方法之一,嫁接的砧木托鲁巴姆是野生茄子,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增强杭茄植株的生长势,减少产量损失,降低农药施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深远意义。
例如,公开号为CN 10351854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可连作的茄子嫁接方法,步骤为:1)选择砧木:砧木采用托鲁巴姆,接穗为常规的茄子品种;2)培育:分别培育托鲁巴姆砧木苗和接穗苗,待接穗苗长出3-4个叶片时开始嫁接。3)嫁接:在托鲁巴姆砧木苗土面以上5-8公分处劈接穗苗,劈接时需保持干燥,绝对杜绝进水;4)育苗:用薄膜将嫁接好的茄苗扣好,保持温度25-28℃,空气湿度70-95%的条件下培育60天;5)移栽:将茄苗移栽到冷棚120天,即嫁接成功。
公开号为CN 10487183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茄子嫁接丰产的培育方法,包括选苗、育苗和嫁接,选择优良、健壮、无病虫害的茄子为接穗,选择野生颠茄为砧木;当砧木长有7~9片真叶,接穗1~2片真叶准备进行嫁接;在砧木茎中间垂直切入l~1.5厘米深,随后将接穗茄苗拔下,在半木质化处去掉下端,削成楔形,楔形大小与砧木切口相当,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对齐后,用嫁接夹固定好。培育过程进行适当的田间管理,包括温湿度管理、光照管理、整枝打杈、病虫害防治等。
公开号为CN 10119456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献公开了一种利用野生茄子“超托”与栽培茄子嫁接的方法。本发明采用下述方案:1.砧木和接穗选择:采用野生茄子“超托”作为砧木,该野生茄子种子小、黄白色、千粒重1G,自然生长高度达2M~2.5M,茎粗达10CM~20CM,果实直径1~2CM,果皮白绿色、带有花纹;接穗品种为“绿茄”;2.嫁接方法:先播种砧木野生茄子“超托”,当两片子叶展平期间,再播种接穗;当野生茄子长出5~7片真叶时,采用劈接法嫁接;砧木在下面保留2~3片真叶,接穗苗在上面保留2~3片真叶,切口深约1.0~1.5CM;嫁接苗愈合温度为白天25~26℃,夜间20~22℃,空气湿度在95%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山地杭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经济、安全和快速的高效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主要针对杭茄的山地嫁接高效栽培,其特殊之处是育苗前种子的浸种和催芽处理、嫁接后一周内嫁接苗的管理和定植等技术处理过程。
一种嫁接杭茄的山地高效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品种选择:砧木选择托鲁巴姆,接穗选择杭茄品种。
接穗选择早熟、高产、品质佳的杭茄品种,如‘杭茄1号’。砧木选择根系非常发达、抗土传病害、品质好的品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612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随动闸用闸盘组件
- 下一篇:阀组上安装溢流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