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水生萤火虫的室内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5498.8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6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曹成全;陈申芝;童超;叶超;刘飘;卢聪聪;杨梦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邓小兵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萤火虫 规模化人工养殖 室内 养殖 立体循环 养殖设施 幼虫 成虫期 规模化 养殖室 产卵 蛹期 孵化 建造 配置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水生萤火虫的室内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室的建造,(2)养殖设施的配置,(3)卵的孵化,(4)幼虫的养殖,(5)蛹期的管理,(6)成虫期的养殖及产卵,本发明实现了人工室内规模化高效立体循环养殖半水生萤火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养殖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半水生萤火虫的室内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主要用于穹宇萤的室内规模化养殖。
背景技术
随着生态旅游的日趋兴起和消费者对新奇特殊旅游产品的追逐,萤火虫作为一种非常经典且具有深厚的爱情和励志文化的特殊发光昆虫,已经越来越成为旅游和观光等市场的新宠,不仅可以用作打造独特的萤火虫旅游景区、主题酒店,还能作为新兴的情侣爱情信物和儿童科普励志产品,另外还能提取用途广泛且价格高昂的荧光素,萤火虫的综合开发利用正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萤火虫所有的市场开发都必须以成熟的大规模室内养殖技术为前提,因此,萤火虫的人工养殖成为非常迫切的需求。很多专家都探索了不同萤火虫的人工养殖,但基本都没有成功,主要是因为萤火虫的生物学等资料匮乏,生长周期长,每个虫态的养殖技术完全不同,尤其是化蛹和羽化等环节的技术难以攻克。目前,尚无任何萤火虫人工养殖技术的专利。
萤火虫,属鞘翅目萤科昆虫,具有水生、陆生、半水生三种生活类型,其四个虫态(卵、幼虫、蛹、成虫)都能发光,都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其中,穹宇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半水生萤火虫的室内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本发明实现了人工室内规模化高效立体循环养殖半水生萤火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水生萤火虫的室内规模化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养殖室的建造,建造具备通风、散热和保暖功效的养殖室,并在养殖室内的至少一侧设置用于种植萤火虫原产地植物的池子;
(2)养殖设施的配置,在养殖室内划分多个使用水沟间隔的养殖区域,每个养殖区域内设置多个养殖盒,并把每个养殖盒设计成适合萤火虫生活的溪流环境;
(3)卵的孵化,在孵化器具中放入消毒过的壤土,将卵分散放置于壤土表面,再在壤土上铺盖浸湿的卫生纸或消毒的湿纱布,然后在温度为25—30℃、环境湿度为60—70%和光照为白天:黑夜=12:12的条件下进行孵化,孵化完成后,将幼虫转移至养殖盒内;
(4)幼虫的养殖,包括1—3龄幼虫的养殖和4龄及之后龄期幼虫的养殖,其中,1—3龄幼虫的养殖方法为:将食物剁碎后放入养殖盒内进行定点喂食,喂食量和喂食频率视幼虫取食后的食物残留量而定,喂食后清理食物残渣;4龄及之后龄期幼虫的养殖方法为:将食物洗净后粗略剪切或直接整体丢入养殖盒中让幼虫寻食,喂食时间在傍晚时分,喂食次数为每1—3天喂食一次,喂食后的第二天清理食物残渣;
(5)蛹期的管理,在养殖盒内幼虫栖息物体之外的区域建造化蛹场所,具体建造过程为:将厚度为2—4cm的消毒后的粘性土壤铺设在盒底,并加水将粘性土壤调成20—40%的含水量,最后在土壤上放置用于化蛹的石块,当幼虫成长到化蛹阶段时,自行爬到土壤上并借助石块化蛹;
(6)成虫期的养殖及产卵,待化蛹羽化成成虫一至两天后,将成虫转移至纱网笼子内,笼子内放置成虫栖息物及产卵用托盘,托盘上放置保持10—20%含水量的产卵用基质,产卵完成后,及时清理死亡的成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师范学院,未经乐山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54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蚂蚁的分离设备及分离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蛭的无土养殖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