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A15钛合金产品的渗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55497.3 | 申请日: | 2016-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1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樊开伦;裴烈勇;陈涛;刘勇德;徐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12 | 分类号: | C23C8/12;C23C8/8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63006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a15 钛合金 产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A15钛合金产品的渗氧方法。属于航空发动机TA15钛合金产品 渗氧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钛及钛合金所具有的优良综合性能,在航天航空等军事工业和汽车等民用工业部 门获得了广泛应用。为提高产品的耐磨性,我国某型号航空发动机用TA15衬套与球头产品 要求在其磨损表面进行α处理,α处理层深度不小于0.035mm、硬度≥500HV0.3。所述α处理层 实际上就是钛合金的渗氧处理。但在产品试制过程中,采用常规α处理后渗氧层表面硬度太 高且α处理层深有限,表面氧化层也不能通过表面处理去除,最终导致产品α处理层深和硬 度不能满足技术指标。因此,常规的渗氧方法不能保证TA15钛合金产品对α处理层深和硬度 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TA15钛合金产品的渗氧方法。以解决某型号航空发动机用TA15衬 套与球头产品达不到α处理层深度至少0.035mm、硬度≥500HV0.3要求的技术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TA15钛合金产品的渗氧方法,采用氧化渗氧工艺+分解渗氧工艺,氧化渗氧工艺参 数:低于100℃入炉,加热升温至870℃,保温540min,空冷;分解渗氧工艺参数:600~800℃ 入炉,保温温度800~900℃,保温960min,空冷;以保证产品渗氧面要求α处理层深至少 0.035mm、硬度≥500HV0.3。
前述渗氧方法中,所述分解渗氧工艺参数:600~800℃入炉,加热升温至850℃,保 温960min,空冷。
前述渗氧方法中,分解渗氧采用隔绝空气加热法;具体是在零件四周用石英砂将 零件与空气隔绝,或在零件四周用金属铁屑将零件与空气隔绝,或在零件四周用石棉板将 零件与空气隔绝,或采用真空加热将零件与空气隔绝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氧化渗氧工艺+分解渗氧工艺的方法,通过在空气介 质中进行氧化渗氧,发生Ti+O2?TiO2,生成一种极薄、致密和稳定的氧化膜,即二氧化钛, 它具有保护作用,阻止氧向金属内部分解而不进一步氧化。为了获得渗氧面要求α处理层深 至少0.035mm、硬度≥500HV0.3的TA15产品,就需要让生成的TiO2分解出氧原子向内进行分 解,形成固溶体引起晶格畸变从而产生强化效果。采用分解渗氧处理就是促使氧化渗氧时 生成的TiO2继续向内进行分解,使α处理层深增大,渗氧外表面硬度降低,渗层硬度增加。这 样既可以实现后续能进行精密加工,同时也保证了α处理层深和硬度指标满足技术要求。因 此,本发明可在钛合金渗氧领域进行推广。
试验例
将规格Φ23×20的TA15试样8件清洗并烘干,采用双联炉进行氧化渗氧处理,装炉时试 样立放,渗氧面朝上,并做好标记摆放在专用工装上,低于100℃入炉。把装有零件的工装放 在双联炉或马弗炉高温区的有效加热区的中央,随炉升温,加热温度870℃,到温计时,保温 540min,保温结束后空冷,然后分别检测每一件试样渗氧面的α处理层深度和硬度,(距表面 0.05mm的HV0.3硬度)。检测结束后将试样清洗并烘干,按相同的装炉方式进行装炉,采用双 联炉进行分解渗氧处理,零件四周用烘干的石英砂填满覆盖,石英砂覆盖厚度高出零件 50mm以上并压紧,在600~800之间℃入炉。把填满石英砂的带零件的工装放在双联炉高温 区的有效加热区的中央,加热温度850℃,到温计时,保温960min,保温结束后空冷。最后分 别检测每一件试样渗氧面的α处理层深度和硬度(距表面0.05mm的HV0.3硬度)。结果表明: 氧化渗氧后渗层深度平均值为0.090mm,硬度平均值为588HV0.3;分解渗氧后渗层深度平均 值为0.138mm,硬度平均值为578HV0.3。在氧化渗氧的基础上进行分解渗氧后渗层深度平均 增加了53.33%,而硬度只降低了1.7%。因此,在扣除精加工余量的情况下也完全能够保证 TA15钛合金产品渗氧面要求α处理层深至少0.035mm、硬度≥500HV0.3的技术指标。
以下是试验检测数据
1、氧化渗氧后的渗层深度与硬度
2、分解渗氧后的渗层深度与硬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54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钨硅靶材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低成本FeNbB三元非晶合金软磁材料的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