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50975.1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毕海鹏;徐林;关敏;邵明波;佟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C19/02 | 分类号: | C08C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元 胶乳 加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三元丁腈胶乳加氢领域,公开了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三元丁腈胶乳、加氢催化剂和配体混合;(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在氢气存在下依次进行第一加氢反应和第二加氢反应,所述第一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30℃,所述第二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180℃;(3)去除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的溶剂。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对三元丁腈胶乳进行加氢,能够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和加氢产物的加氢度,加氢产物较加氢前三元丁腈胶乳中的丁腈橡胶而言无明显凝胶增长,且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易实施、加氢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元丁腈胶乳加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制造、机械加工、冶金密封、工程建设、石油工业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端聚合物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三元丁腈橡胶不仅具有二元丁腈橡胶固有的耐油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气密性,还兼具优异的机械稳定性和冻解稳定性,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近些年在丁腈橡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氢化丁腈橡胶产品,不仅拥有良好的耐磨、耐低温、耐氧化、耐臭氧等二元丁腈橡胶、三元丁腈橡胶的性能,更重要的是,氢化丁腈橡胶具有极佳的热稳定性,这些性质使得它在高端聚合物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用量逐年上升。
美国专利申请US 7265185B2介绍了对羧基丁腈橡胶的加氢,使用铑络合物进行均相加氢,产品加氢度可以达到95%以上。但是,对于一般三元丁腈橡胶而言,其主要是通过乳液聚合方法制得,需经过脱除溶剂和助剂、压块成型等多步工艺生产为固体三元丁腈橡胶,再使用溶剂对其进行溶解后,才能进行均相溶液加氢,存在工艺过程冗长、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如能直接进行乳液加氢,将大大缩短氢化丁腈橡胶的生产工艺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对于三元丁腈橡胶的乳液加氢而言,现有的乳液加氢方法生产成本较高,反应温度高,能耗高,加氢催化剂反应活性较低且产物凝胶含量较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也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三元丁腈胶乳加氢过程中生产成本较高、不易实施(反应温度高、能耗高)、加氢催化剂反应活性较低、加氢产物的加氢度有待提高、产品凝胶含量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成本较低、更易实施(反应温度较低、操作简单、能耗低)、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得到明显提高且加氢产物无明显凝胶增长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意外发现,在三元丁腈胶乳加氢的过程中,先将三元丁腈胶乳、加氢催化剂和配体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氢气存在下依次进行反应温度为0-30℃的第一加氢反应和反应温度为50-180℃的第二加氢反应,将低温加氢反应与高温加氢反应结合使用,使反应更易实施(反应温度较低、操作简单、能耗低),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获得更快的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而且能够明显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且加氢产物无明显凝胶增长,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三元丁腈胶乳加氢的成本。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三元丁腈胶乳、加氢催化剂和配体混合;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在氢气存在下依次进行第一加氢反应和第二加氢反应,所述第一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0-30℃,所述第二加氢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180℃;
(3)去除步骤(2)得到的反应产物中的溶剂。
本发明的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方法,能够提高加氢催化剂的加氢反应活性,获得更快的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能够明显提高加氢产物的加氢度,且加氢产物较加氢前三元丁腈胶乳中的丁腈橡胶而言无明显凝胶增长。同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易实施(反应温度较低、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能够有效降低三元丁腈胶乳的加氢成本。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509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除尘装置的粘尘滚筒
- 下一篇:一种管道冲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