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康氏木霉菌TG-72及其在黄曲霉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9130.0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5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武;姚彦坡;丁小霞;张奇;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3/00;C05F11/08;C12R1/885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乔宇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拟康氏木 霉菌 tc 72 及其 黄曲霉菌 生物防治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康氏木霉菌TG‑72及其在黄曲霉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康氏木霉菌TG‑72于2016年1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6015。康氏木霉菌TG‑72是从广西贺州八步镇花生荚果中分离获得,经室内对峙拮抗实验、活体抑菌解毒实验和田间防治试验发现,该菌株抑菌能力较强,抑菌解毒效果好且稳定,容易培养,无污染,对环境安全。该菌肥施入土壤后,拮抗菌能够在作物根际快速繁殖并长期生存,形成优势菌群,能有效防治黄曲霉对花生的危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益真菌应用领域,具体涉及康氏木霉菌TG-72及其在黄曲霉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曲霉属真菌(特别是黄曲霉)引起的毒素污染统称曲霉菌毒素污染,寄主范围广。曲霉特别是黄曲霉给花生、玉米、水稻及大豆等作物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每年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曲霉属真菌特别是黄曲霉菌能产生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是广泛污染农产品的一类强致癌、剧毒性真菌毒素,包括B、G和M族,其中B1最普遍且毒性最强,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力为六六六农药的10000倍,人或动物食用受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后会导致机体病变甚至死亡,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与生命安全,制约农业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因此,加强我国花生、玉米及水稻等农产品中黄曲霉及毒素污染的防控刻不容缓。
目前,在对黄曲霉菌的防治中,化学防治占据重要的地位。化学防治不但成本高,且易污染环境,在防控病原菌的同时病原菌也易对化学药剂产生耐药性甚至抗药性。因此,加强黄曲霉菌生物防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这对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利用生防因子防治病害中,特别是木霉菌倍受研究人员青睐。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及其它基物中,生存能力强,适应性广,是一种广谱性拮抗菌。因此,木霉是被普遍认为能够代替多种化学杀菌剂的最具希望的生防因子。多年来,人们重点开展了木霉菌的菌株遗传改良﹑抗逆性机制﹑剂型开发和生防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木霉在拮抗病原菌的过程中有一到几种机制参与其中,主要包括抗生作用,诱导抗性,细胞降解酶的产生及重寄生等机制。此外,还包括因木霉菌产生的生长素类物质而对植物产生的促生作用等。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章陆续报道了该菌的某些种对多种土传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且制成的菌剂在温室及田间应用取得成功的例子,利用木霉防治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腐霉菌(Pythium spp)、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镰刀菌(Fusarium spp)等引起的棉花、杜仲、人参、三七等的幼苗立枯病,以及对茉莉、花生和辣椒的白绢病、番茄的猝倒病等在各种小型试验中已获得较好防效,其中一些种类已经注册为微生物杀菌剂。美国的哈茨木霉T-22和以色列的哈茨木霉T39获得了登记注册,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木霉菌的生防效果和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由于其不污染环境,因而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针对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对黄曲霉菌有较好防效的康氏木霉菌(Trichoderoma koningii)TG-72。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由上述康氏木霉菌(Trichoderoma koningii)TG-72制备的菌剂、制备方法及其在黄曲霉菌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康氏木霉菌(Trichoderoma koningii)TG-72,已于2016年1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6015,分类命名为Trichoderomakoningii TG-72。康氏木霉菌TG-72是从广西贺州八步镇花生荚果中分离获得,经室内对峙拮抗实验、活体抑菌解毒实验和田间防治试验发现,该菌株抑菌能力较强,抑菌解毒效果好且稳定,容易培养,无污染,对环境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91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