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钨电极坯条的开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44219.8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3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章德铭;王磊;彭鹰;侯玉柏;徐振华;李曹兵;王芦燕;卫致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18 | 分类号: | B21B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蓝智辉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5 | 代理人: | 陈红;杜秀科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难熔金属加工领域,涉及一种钨电极坯条的开坯方法。
背景技术
钨电极烧结条传统上使用旋锤开坯,存在着工作条件恶劣,效率低下,易产生表面裂纹 和内部缺陷,质量不稳定,并存在安全隐患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钨电极坯条的开坯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a.采用连续式轧机组进行轧制加工。
b.连续式轧机组由多组轧辊组成。
c.一组轧辊包括一台水平轧辊(上下轧辊轴线水平布置且相互平行)与一台立式轧辊(上 下轧辊轴线垂直布置且相互平行),二者其它轧制参数相同。
d.轧辊组数为2组到8组。
e.轧辊可以是平面轧辊,也可以是带槽轧辊,槽型可以是方型、圆形或弧形。
f.每组之间道次加工率为5%~30%。
g.将钨坯条加热1500℃~1700℃,经第一组轧机之前的定位口送入轧机,进口速度 0.15m/s~1m/s,经轧辊组多道次轧制后,制成所需尺寸棒料。
与传统旋锻开坯棒料相比,轧制棒料的内部组织均一性好,表面状态好,在同样的变形 程度时密度更高,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金属烧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以钨粉为原料,使用业内已知的方法制备成13mm×13mm×450mm的直方条。
采用连续式轧机组进行轧制加工,连续式轧机组由6组辊轧组成,每组轧辊包括一台水 平轧辊与一台立式轧辊,二者其它轧制参数相同。轧辊为平面轧辊。每组之间道次加工率为 7%~13%。
将加热到1650℃的方条经定位口送入轧机,进口速度0.25m/s,经轧辊组多道次轧制后, 不断减径加工成6.8mm×6.8mm的棒料。
与传统旋锻开坯棒料相比,轧制棒料的内部组织均一性好,表面状态好,后续加工成材 率与合格率提高4%。
实施例2
以铈钨粉为原料,使用业内已知的方法制备成Φ14.5mm×470mm的圆棒。
采用连续式轧机组进行轧制加工,连续式轧机组由5组辊轧组成,每组轧辊包括一台水 平轧辊与一台立式轧辊,二者其它轧制参数相同。轧辊为带槽轧辊,槽型是弧形。每组之间 道次加工率为7%~13%。
将加热到1700℃的方条经定位口送入轧机,进口速度0.35m/s,经轧辊组多道次轧制后, 不断减径加工成φ8mm的圆棒。
与传统旋锻开坯棒料相比,轧制棒料的内部组织均一性好,表面状态好,后续加工成材 率与合格率提高3%。
实施例3
以钍钨粉为原料,使用业内已知的方法制备成15mm×15mm×500mm的直方条。
采用连续式轧机组进行轧制加工,连续式轧机组由5组辊轧组成,每组轧辊包括一台水 平轧辊与一台立式轧辊,二者其它轧制参数相同。轧辊为带槽轧辊,槽型是圆形。每组之间 道次加工率为8%~15%。
将加热到1700℃的方条经定位口送入轧机,进口速度0.3m/s,经轧辊组多道次轧制后, 不断减径加工成φ6.9mm的圆棒。
与传统旋锻开坯棒料相比,轧制棒料的内部组织均一性好,表面状态好,后续加工成材 率与合格率提高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矿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42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防爆可监视自动报警波纹补偿器
- 下一篇:手机卡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