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3322.0 | 申请日: | 2016-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7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传输 方法 基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第一基站上的Scell与第二基站上的Pcell组成载波聚合,当需要通过Scell传输UE的数据时,第一基站根据需要传输的数据确定对应的DCI并发送给第二基站,第二基站根据收到的DCI对需要传输的数据组装成对应的MAC PDU后发送给第一基站,第一基站将MAC PDU发送给UE,并通过第一基站或第二基站中对应该SCell的HARQ实体获取数据发送的反馈信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跨基站载波聚合,并且实现在载波聚合场景下UE的用户面数据在不同基站间进行交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指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时候,两个或多个载波被聚合使用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根据其能力确定在一个或多个载波上是否同时接收和发送。当CA配置的时候,UE仅有一个RRC连接。在RRC连接建立/重建立/切换时,一个服务小区会提供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移动信息,如跟踪区识别码(Tracking Area Identity,TAI)。在RRC连接重建立/切换时,一个服务小区会提供安全输入参数,而该小区被称为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在下行,对应于PCell 的载波特指下行主载波(Down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DL PCC),而在上行则特指上行主载波(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UL PCC)。只有PCell可以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信道,且PCell不能被去激活。
基于UE的能力,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可以和PCell 一起配置组成UE的一套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并且PCell与SCell是在同一个基站下。在下行,对应于SCell的载波特指下行辅载波(Down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DL SCC),而在上行则特指上行辅载波(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UL SCC)。SCell可以被激活和去激活。
如图1所示的下行传输,同一UE的不同载波单元(Component Carrier, CC)对应不同的媒体接入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HARQ实体。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主要包括健壮性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ROHC)和安全(Security)功能。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主要包括分段(Segmentation)和自动重发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功能。
每个CC对应1个独立的HARQ实体。对于FDD系统,每个HARQ实体对应8个HARQ进程。对于TDD系统,根据上下行子帧配比关系,每个 HARQ实体对应的HARQ进程数据量为4至15个。发送端在发送数据的时候,对于每个新传的数据包需要指定唯一的HARQ进程编号。接收端接收到该HARQ进程的数据后,需要对该HARQ进程的数据接收结果进行反馈,成功则反馈ACK,失败则反馈NACK。发送端在接收到接收端反馈的结果后,如果反馈为成功,则发送端可以用该HARQ进程发送新数据,如果反馈为失败,则发送端用该HARQ进程进行数据重传。接收端将重传数据和新传数据进行合并接收,并反馈接收结果给发送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33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