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0908.1 | 申请日: | 2016-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6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文;张学辉;王彦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纬纶华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中***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装置及进水加药装置,所述主体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槽、斜挡板、动态膜层及排泥层;所述排泥层设有布水斗、出泥管、排泥槽及收泥斗,所述出泥管与所述排泥槽连接,所述排泥槽设于所述排泥层和收泥斗的底部,所述布水斗通过集水装置与所述进水加药装置连接。本发明同时实现了混凝、沉淀、过滤三种工艺,可连续进出水,无需反冲洗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动态膜处理污水工艺中,动态膜的形成需要支撑件,在混合液中,依靠大孔径支撑件形成动态膜,以此提高截留污染物的能力,保证出水水质达标。这样的动态膜形成需要有良好的载体依托,才能保证膜的固液分离效果。
有支撑的动态膜形成厚度及位置与大孔径支撑体的安装位置和布置形式有密切关。当动态膜在支撑件的附着厚度足够厚实时,需要定期通过反冲洗将载体上的老膜冲刷掉后,再经过一段时期产生新膜过滤后才能保证出水水质合格,而反冲洗过程则会破坏系统连续出水,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支撑体自身形成过滤膜层的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装置及进水加药装置,主体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槽、斜挡板、动态膜层及排泥层;排泥层设有布水斗、出泥管、排泥槽及收泥斗,出泥管与排泥槽连接,排泥槽设于排泥层和收泥斗的底部,布水斗通过集水装置与进水加药装置连接。
进一步,进水加药装置包括药剂混合器及提升泵,提升泵与药剂混合器连接,用于将加有絮凝剂的污水输送至药剂混合器;药剂混合器内加有助凝剂,并通过输水管与集水装置连接。
进一步,主体装置为圆柱形常压装置。
进一步,斜挡板的倾斜角度为15°~45°。
进一步,排泥槽环形布置于排泥层和收泥斗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同时实现了混凝、沉淀、过滤三种工艺,可连续进出水,无需反冲洗工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水平箭头表示进水,竖直箭头表示出水。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装置及进水加药装置,主体装置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出水槽1、斜挡板2、动态膜层3及排泥层;排泥层设有布水斗4、出泥管5、排泥槽6及收泥斗7,出泥管5与排泥槽6连接,排泥槽6设于排泥层和收泥斗7的底部,布水斗4通过集水装置10与进水加药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纬纶华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纬纶华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40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