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噻虫酰胺和杀虫单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9435.3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6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束兆林;姚克兵;赵来成;于居龙;缪康;杨红福;陈宏州;庄义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824 | 分类号: | A01N43/824;A01N41/02;A01P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12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噻虫酰胺 杀虫 水稻 种子 处理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噻虫酰胺和杀虫单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所述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包含活性成分,所述的活性成分为噻虫酰胺和杀虫单,所述噻虫酰胺和杀虫单的重量比为1:20~20:1。所述的应用包括:用有效剂量的所述的种子处理剂处理水稻种子以防治鳞翅目害虫。本发明根据各种药剂的不同杀虫机理,将其完美结合起来,用于种子处理,并进一步辅以合适的助剂和载体,寻求最合适的配比对水稻种子以合适的用量处理后并应用于水稻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对水稻生长前中期害虫控制效果好,具有明显减少水稻喷雾防治次数、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持效期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尤其涉及一种含噻虫酰胺和杀虫单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期病虫发生种类多,尤其是水稻害虫,如水稻稻飞虱、蓟马、纵卷叶螟、螟虫等,水稻螟虫(大螟、二化螟和三化螟)、纵卷叶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害发生轻的年份,水稻生长期需用药喷雾防治5-6次,严重年份需用药8-10次,传统虫害防治方式以茎叶喷雾为主,药剂利用率低、防治次数多,而且易引起水稻害虫的抗药性、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稻米残留超标等问题,进而加大农户种植的成本,水稻生产的效益减少;如何减少农药的用量、使用次数,是目前水稻生产上突出的问题。农药减量使用技术,除农药的湿润展布技术、农药精准施药技术和超长效药剂的使用外,水稻种子处理技术简便易行且可达事倍功半的效果。
因此开发一种省工省力且减少农药使用量或次数的种子处理剂以及其应用方法以控制水稻生长前中期的害虫侵害意义重大。
噻虫酰胺,试验代号JS9117,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创制发现的新型邻杂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溴-N-{4-氯-2-甲基-6-[2-(5-氨基-1,3,4-噻二唑)]苯基}-1-(3-氯吡啶-2-基)-1H-吡唑-5-甲酰胺,对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大螟、纵卷叶螟、二化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优异的控制效果。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对虫害控制时间长,同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对有益生物低毒,对环境安全。
杀虫单(monosultap)是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的类似物,进入昆虫体内迅速转化为沙蚕毒素或二氢沙蚕毒素;该药为乙酰胆碱竞争性抑制剂,具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传导作用,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属仿生型农药,对天敌影响小,无抗性,无残毒,不污染环境,是综合治理虫害较理想的药剂;该药剂能有效地防治水稻、蔬菜、小麦、玉米、茶叶、果树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特别是对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有特效。
目前尚未有将两者联合应用于水稻种子处理剂中的报道,如何将以上几种药剂辅以其他的载体和辅助药剂以合适的剂量用以控制水稻前中期害虫的种子处理中去值得研究。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针对水稻害虫目前以茎叶喷雾为主,药剂利用率低、防治次数多,而且易引起水稻害虫的抗药性、农田面源污染严重、稻米残留超标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种子处理剂,对水稻生长前中期害虫控制效果好、减少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持效期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述的含噻虫酰胺和杀虫单的水稻种子处理剂,包含活性成分,所述的活性成分为噻虫酰胺和杀虫单,所述噻虫酰胺和杀虫单的重量比为1:20~20:1。
噻虫酰胺和杀虫单的配比能够影响害虫的防治效果,优选的,所述噻虫酰胺和杀虫单的重量比为1:3~20: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噻虫酰胺和杀虫单的重量比为6~20:1,田间防治效果更好。
所述的种子处理剂还可以包含助剂和载体,以制备成适宜的剂型,更好的发挥药效。
以重量百分比计,所述的种子处理剂的组成为:
活性成分 2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94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粱田、薏米田除草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戊唑醇无芳烃乳油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