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粮食烘干机的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8271.2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7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方许;赵子彬;黄冬青;吴善桂;郭寒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新生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9/08 | 分类号: | A23B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粮食 烘干机 安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烘干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粮食烘干机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粮食干燥工序是粮食储存的重要步骤,也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干燥机械化技术是以机械设备为主,采用相应的工艺和技术有效地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在不损害粮食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粮食中的含水量,使其达到国家安全贮存标准的干燥技术。积极开发节能型粮食烘干设备,对提升我国粮食烘干设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农业机械化产品的附加值,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粮食烘干机生产负荷大,安装水平度及轴线对中要求精度高,且冷态下安装要考虑到热态运行时热膨胀发生偏移。此外,烘干机通常是支撑在两端基座的托轮上,托轮的轴线对称度和平行度要求高,给烘干机的调整和找正、找平带来很大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确、简易的粮食烘干机的安装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粮食烘干机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清除设备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污物;
步骤二、整平基础放置部位的表面;
步骤三、基础划线;
步骤四、安装底座并找正;
步骤五、安装机体、履带与输送带;
步骤六、粘贴警示标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的污物包括但不限于油污、碎石、泥土和积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进一步包括如下划线步骤:
a)划纵向中心线
根据工艺基准中心线,使用绳、尺等丈量工具;参照干燥机顶部连接、底座基础的纵向中心线,划出干燥机基础的纵向中心线,并标注在基础两端,两基础纵向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1.5mm;
b)划横向中心线
以传动侧的基础中心线为基准,根据机体实测的长度及排风接口间隙(2mm)计算出机械安装横向中心距,使用绳、尺等丈量工具;划出其余各托轮的横向中心线、中心距偏差应不大于1mm;
c)埋设中心标板
采用150mm×50mm×2mm的小铁板作标板,用来定位和找正底座,样冲眼直径误差应小于0.5mm;
d)标板划线
将划在基础上的纵向中心线与安装机械纵向中心线对正,误差应小于0.5mm;
e)利用吊线方法,根据求直线垂直线的几何方法划出各挡板的横向中心线,应保证纵向偏差不大于0.5mm,横向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5mm;
f)设立标高基准点,按施工图和干燥室的基准点,计算出机械所需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a)传动底座定位
根据已划出的传动底座的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上的中心标板上的纵横中心线的样冲孔对正定位,找正底座,纵向中心线与底座不重合度偏差应不大于0.5mm,横向中心偏差应不大于0.1mm;
b)支承底座安装找正
根据已划出的支承底座的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上的中心标板上的纵横中心线的样冲孔对正定位,找正底座,注意此处干燥机的头部和尾部底座有方向,托轮基座也各自有方向。保证两底座对角线长度偏差不大于±1.0mm,基座使用螺丝紧固;底座在同一面上的偏差应小于±0.5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a)托轮与履带安装调整合格后,机体吊起轻轻放于底座上,安装、连接向上各层,并装配连接杆;
b)安装上搅龙
径向摆动偏差不得大于0.5mm,轴向偏差不得大于1.0mm;安装时应紧密贴合,不得有间隙,并拧紧螺栓,转动搅龙,检查径向及轴向是否有误差,并增减垫片进行调整。
c)安装甩盘、减速器,并与上搅龙连接
甩盘连杆与减速器连接时,孔径应不大于0.1mm;与上搅龙连接应紧固,噪音不大于60dB,整机运行噪音不大于83dB;
d)安装输送带与滚筒
输送带接头应安装牢固,螺丝和输送带在滚筒上运行自如,无阻碍、异响。
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的连接杆上应放置木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将复杂的相互位置关系转化为几组易测量和调整的数据,可靠地保证了安装质量;
2、使用效果好、投入少、适用性强;
3、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新生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新生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8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