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鲳幼鱼安全越冬的温度调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6195.1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6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高权新;张晨捷;施兆鸿;彭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幼鱼 安全 越冬 温度 调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银鲳鱼养殖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银鲳幼鱼安全越冬的温度调控方 法。
背景技术
温度是确保海水鱼类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不仅可以影响鱼类的摄食、饲料转 化率、代谢水平,还可以影响到鱼类的胚胎发育、免疫功能、肠道消化酶的活性、性别等 等,适宜的温度可以保证鱼体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并能最大程度的促进鱼类的生长。在 自然条件下,温度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种变化直接影响到鱼类的摄食 与生长状态。同种鱼类,在不同的季节,对环境温度的耐受范围和适应能力存在差异。随 着环境温度的降低,鱼的致死温度的上限和下限也会下降,也就是耐低温的能力增强,而 耐高温的能力减弱。这种对温度耐受能力的变化,是由于气候的变化引起鱼类机体代谢水 平和生理活动状态的不同所造成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气候适应”。所以探索鱼类在冬季 对不同温度梯度的适应状况及生长状态,对于提高鱼类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具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银鲳是非常名贵的鱼类,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银鲳的人工养殖技术尚未成熟,尤其 是亲体培育技术亟需进行探索和改善。而在亲体培育中,银鲳幼鱼的越冬问题是遇到的一 个瓶颈,也是亟需突破的一项关键技术。因为越冬期间是幼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性 腺发育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到其后的繁育效果。所以发明一种银鲳幼鱼越冬的温度调控 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银鲳幼鱼安全越冬的温度调控方法,银鲳幼鱼 越冬成活率高,性腺发育良好,生长速度快。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银鲳幼鱼安全越冬的温度调控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银鲳幼鱼养殖水桶内养殖水体的温度在18℃-22℃;
(2)将银鲳幼鱼放入养殖水桶内;
(3)在养殖水桶上端口覆盖保温膜;
(4)调节养殖水体盐度28-30‰,pH7.4-7.9,保持溶解氧在5mg/L以上;
(5)每天晚上换水一次,吸除养殖水桶底部污物,捞出死鱼。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养殖水桶内1m3水体投放银鲳幼鱼12尾。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养殖水体温度通过加热棒进行调节。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养殖水体温度通过温度计进行监测。
作为本发明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骤(5)中每次换水量为养殖水体总量的 2/3。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调节银鲳幼鱼养殖水桶内养殖水体的温度,使温度保持在18℃-22℃,并 调节最佳的养殖水体盐度、pH和溶氧量,使得银鲳幼鱼越冬的成活率高,性腺发育良好, 生长速度快。每天换水一次,既有利于保持养殖水体的相对稳定,又能够保持水体洁净, 有利于银鲳幼鱼健康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 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
一种银鲳幼鱼安全越冬的温度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调节银鲳幼鱼养殖水桶内养殖水体的温度在18℃-22℃,调节养殖水温的方式可 以采用加热棒进行加热。在整个越冬养殖过程中,通过温度计对水温进行监测, 当温度低于养殖水温范围时,即可开启加热棒进行加热;
(2)将银鲳幼鱼放入养殖水桶内,每立方米养殖水体投放12尾银鲳幼鱼;
(3)在养殖水桶上端口覆盖保温膜,防止热量流失;
(4)调节养殖水体盐度28-30‰,pH7.4-7.9,保持溶解氧在5mg/L以上;
(5)每天晚上换水一次,晚上换水,可减少银鲳幼鱼的应激,避免因受到惊吓碰撞 桶壁而造成的物理损伤,每次换水量为养殖水体总量的2/3,在换水时吸除养殖 水桶底部污物,捞出死鱼,保持养殖水体洁净。
下面对不同温度条件下银鲳幼鱼的增重、特定生长率、料重比以及性腺指数进行 了测定,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的水体温度,以此来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6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罗非鱼的池塘养殖方法
- 下一篇:鲟鱼性腺的多层螺旋CT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