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防涝井盖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35806.0 | 申请日: | 2016-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4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斌;彭国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易信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胡川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防涝 井盖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防涝井盖。
背景技术
在街道上,排水井盖在疏通街道上的雨水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当雨水多、雨量大时,如不及时排除街道上的降水,将会对城市的交通造成不利的影响。现有的排水井盖,基本都是在井盖上开设直径较大的排水孔,通过排水孔排泄雨水。但是这种井盖的排水孔尺寸有限,排水效率较低,而且容易落入垃圾杂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防涝井盖,能够阻挡垃圾杂物并且根据水量大小排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防涝井盖,包括外盖、内盖、齿轮盘、驱动机构、水位传感器和控制盒,所述内盖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盖的直径,所述外盖盖设于所述内盖上,所述内盖通过枢转机构连接在所述外盖的下表面,所述内盖上设有内排水孔,所述外盖上设有与所述内排水孔一一对应的外排水孔,所述外盖在远离所述内盖的边缘处设有两个条形检水孔,所述外盖内设有连通所述两个条形检水孔的横向槽,所述内盖的圆周面为齿轮面,所述齿轮盘设于所述内盖的侧面并与所述内盖啮合,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齿轮盘,所述水位传感器设于所述横向槽顶部,所述控制盒安装于所述内盖的下表面,所述控制盒与所述驱动机构以及所述水位传感器电连接,其中,当所述水位传感器被水没过时,向所述控制盒发出传感信号,所述控制盒根据所述传感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内盖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所述内盖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内排水孔和外排水孔相互错开,所述内盖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内排水孔和外排水孔相互对准。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或马达。
优选地,所述内排水孔和所述外排水孔为圆形。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外盖上的检水孔来检测雨水量,当雨水量没有超标时,与外盖贴合的内盖会转动至内盖和外盖上的排水孔相互错开,以阻挡垃圾杂物,当雨水量超标时,与外盖贴合的内盖会转动,直至外盖和内盖上的排水孔相互对准,以便加大排水量,从而能够阻挡垃圾杂物并且根据水量大小排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防涝井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智能防涝井盖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防涝井盖包括外盖1、内盖2、齿轮盘4、驱动机构5、水位传感器6和控制盒7。
内盖2的直径小于外盖1的直径,外盖1盖设于内盖2上,内盖2通过枢转机构3连接在外盖2的下表面,内盖3上设有内排水孔21,外盖1上设有与内排水孔21一一对应的外排水孔11,外盖1在远离内盖2的边缘处设有两个条形检水孔12,外盖1内设有连通两个条形检水孔12的横向槽13。
内盖2的圆周面为齿轮面,齿轮盘4设于内盖2的侧面并与内盖2啮合,驱动机构5连接齿轮盘4,水位传感器6设于横向槽13顶部,控制盒7安装于内盖2的下表面,控制盒7与驱动机构5以及水位传感器6电连接,其中,当水位传感器6被水没过时,向控制盒7发出传感信号,控制盒7根据传感信号控制驱动机构5驱动内盖2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内盖2在第一位置时,内排水孔21和外排水孔11相互错开,内盖2在第二位置时,内排水孔21和外排水孔11相互对准。如图2所示,内盖2转动到介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此时,内排水孔21只有一部分和外排水孔11对准。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为电机或马达。
水位传感器6安装在横向槽13顶部,当雨水量很小时,检水孔12的进水量等于排水量,雨水在检水孔12中不会积留,当雨水量增大时,检水孔12的进水量大于排水量,雨水就会逐渐积留,当积留到一定程度时,雨水会进入横向槽13并没过水位传感器6,从而水位传感器6发出传感信号,从而内排水孔21和外排水孔11相互对准以加大排水量,当雨水量下降后,检水孔12中的积水排出后,水位传感器6不再发出传感信号,控制盒7则控制驱动机构5驱动内盖2转回到第一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易信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易信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5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砭石电加热保健垫
- 下一篇: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