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野生态石崖茶的种植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135355.0 申请日: 2016-03-10
公开(公告)号: CN107173142B 公开(公告)日: 2019-12-13
发明(设计)人: 彭晚霞;宋敏;刘永贤;宋同清;曾馥平;杜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
代理公司: 42001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10125 湖南***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野生 态石崖茶 种植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仿野生态石崖茶种植的方法,其步骤:(1)选取温凉湿润疏林地,具有良好的自然植被、生物多样性、深厚、肥沃且通透性好的土壤;(2)春季单株单行种植,株距和行距合理;(3)石崖茶苗种下后浇定根水,盖上遮阳物临时遮阳;(4)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基肥在9~11月挖沟施下盖土,冬季在茶蓬周围或园外挖取疏松的泥土培厚茶树基部,施下基肥后再进行培土;(5)树型修剪培育,幼龄茶树采用以采代剪,壮年期茶树采用轻修剪和深修剪,衰老茶树采用重修剪和台刈的。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保持了石崖茶的野生特性及优异品质,提高了产量,不消耗资源,生产成本低,是促进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有效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茶建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良的药茶两用植物——石崖茶建植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在九万大山周边地区种植。

背景技术

石崖茶又名亮叶杨桐(Adinandra nitida Merr.ex Li),属山茶科(Tlleaceae),杨桐属(Adinandra)多年生常绿乔木,叶片大而厚实、纤维粗,叶面呈灰绿或翠绿色。石崖茶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大瑶山脉及其周边区域,以九万大山为主产区,另在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海拔500~1 000m的丹霞地貌、红色砂页岩地区亦有零星分布。野生石崖茶群落生长于沟谷溪边、林缘、林中或石岩边和老树缝里。

石崖茶含有咖啡因1.74%,类黄酮20%,VC 27.51mg/kg等多种人体所需元素,具有清热解署、消炎、止血、杀菌、镇痛和防癌等特殊功能。对一般疾病,如风火牙痛、口腔炎、咽喉炎、支气管炎、肠胃炎、无名肿痛及高血压等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且无任何副作用,常饮石崖茶能防病强身、延年益寿,民间又称石崖茶为“仙茶”。由于石崖茶咖啡因含量低,富含类黄酮、茶多酚和VC,人们几乎不会因多喝石崖茶而引起兴奋失眠的“醉茶”现象。石崖茶的营养和药用成分丰富,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抑菌等功能和作用,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长。目前石崖茶人工驯化栽培已获成功,分布于广西大瑶山区域500~600m海拔高度的人工栽培规模已超过200hm2,并且已经引领10多家企业进驻大瑶山区,从事石崖茶的研制和加工,年产鲜茶2 000~3 000t,干茶500~700t,石崖茶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别具特色的新路子。

一些生产石崖茶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发动群众大量人工种植,但是绝大多数是不顾野生石崖茶的生长习性,不按其生物特性的形成所需的气候、环境、土壤及必须的天然营养,采用低于500~600m海拔高度以下的“大田”种植,石崖茶生长缓慢,叶片变硬、革质化,使石崖茶失去了原有的风味、营养及药效,严重的阻碍了石崖茶的生长和发展。为了解决“大田”种植品质下降的问题,民间和一些单位采用了不施化肥、农药的仿生态种植,也不能解决其营养平衡问题。因此,保持野生石崖茶原有品质特性的野生态快速种植,是必须解决的石崖茶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石崖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的现状,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保持野生石崖茶原有品质特性的仿野生态建植方法,该方法易行,操作简便,不仅保持了石崖茶的野生特性及优异品质,而且提高了产量,且由于合理地利用大自然为石崖茶提高的天然条件,基本上不消耗资源,生产成本低。因此,这种建植方法可作为九万大山及周边地区野生态石崖茶种植的首选方法,可作为九万大山地区石崖茶特色产业形成、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仿野生态石崖茶的种植方法,其步骤是:

(1)选址:选取海拔800-1700m的温凉(15~20℃)湿润疏林地,自然植被良好,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

(2)种植:春季1-3月,单株、单行种植,株距1.4-1.6m,行距1.4-1.6m,每亩种植190-210株;挖深48-52cm的小坑,放少许有机肥盖上土,然后将石崖茶苗置于坑中央,培土压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5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