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凿除桩头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34110.6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07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吴焕东;徐妙仙;沈安跃;沈安林;吴光天;洪海丽;李怡源;孔伟江;王辉;徐建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E02D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圣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8 | 代理人: | 王振佳 |
地址: | 3173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头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免凿除桩头施工方法,包括:开挖土方至承台底标高;确定桩身混凝土灌筑高度;配制泥浆桩头加强料;安装倒置式电动悬杆搅拌机;浮浆清理;倒置式电动悬杆搅拌机对原位桩头加强料搅拌;养护;钻芯取样试压验收。本发明相比传统的人工凿除成孔灌注桩桩头施工流程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造价,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要求不高,施工安全性好,缩短了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用于人工挖孔、钻孔等各类成孔机械的成孔灌注桩施工。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像征着都市繁华的高层建筑随处可见,桩基础支承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被广泛地采用。传统的人工凿除成孔灌注桩桩头不但浪费了大量的混凝土,在人工工资日益高涨的当下,人工耗费尤为突出,而产生大量的破碎废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更不可小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免凿除桩头施工方法,能够简化工艺,确保质量并且降低能耗。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免凿除桩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开挖土方至承台底标高;(2)确定桩身混凝土灌筑高度;(3)配制泥浆桩头加强料;(4)安装倒置式电动悬杆搅拌机;(5)浮浆清理;(6)倒置式电动悬杆搅拌机对原位桩头加强料搅拌;(7)养护;(8)钻芯取样试压验收;
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2.1计算桩身混凝土灌筑时的休止标高;控制被凿除桩头的长度在桩长的1/30;2.2测量并确定成孔灌注桩砼面标高;
所述步骤(3)中的泥浆桩头加强料的配置应在试桩施工阶段进行,并包括以下步骤:试桩灌注混凝土到达地面时,抽去最上层10CM左右的浮浆层后,取浮浆层与混凝土之间的中间混合浮浆体,以量筒取样,配入高强水泥、硅灰、建筑用胶水、砂和碎石组成的加强混合料进行组配;
所述中间混合浮浆体与配入的高强水泥、硅灰、建筑用胶水、砂及碎石组成的加强混合料的总体积之比为2∶1;
所述加强混合料中碎石的直径在10MM以下,砂为清水粗砂;所述加强混合料的体积比为:高强水泥∶硅灰∶碎石∶砂石=1∶0.08∶1∶1.5;
所述建筑用胶水采用108胶水,所述108胶水的掺量根据组配中的中间混合浮浆体与加强混合料混合后的含水量决定;
当桩的设计强度为C25时,所述高强水泥采用42.5强度的水泥,当桩的设计强度为C30时,所述高强水泥采用强度为52.5的水泥,当桩的设计强度为C35时,所述高强水泥采用强度为62.5的水泥。
所述步骤(3)中至少有两根试桩作为试配对象,每根试桩应做不少于3组试配的标准试块,试块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经试验室试压后的平均强度应不小于桩身设计强度的115%,当试块试配强度达不到按桩身设计强度115%的要求时,应当提高硅灰的含量或提高水泥的强度等级
所述倒置式电动悬杆搅拌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悬臂梁,所述悬臂梁的一端连接悬杆,所述悬杆的底端设有能够伸入搅拌池中的搅拌叶轮,所述电动悬杆搅拌机还包括升降驱动装置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悬臂梁能带动所述悬杆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上下往复运动,所述悬杆能在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升降电机、液压泵和油缸,所述升降电机通过液压泵驱动油缸往复运动,所述油缸安装在支架内,所述油缸的顶端连接所述悬杆,所述悬杆能在所述油缸带动下上下往复运动;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旋转电机和皮带轮装置,所述旋转电机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悬臂梁为中空结构,所述皮带轮装置安装在所述悬臂梁内,所述旋转电机的转轴伸入所述悬臂梁一端内并连接所述皮带轮装置的主动轮,所述悬杆伸入悬臂梁的另一端内并连接所述皮带轮装置的从动轮;
所述旋转电机的功率不小于22KW,所述升降电机的功率不小于10K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宇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34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