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点电喷发动机停缸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8801.5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4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戴维·柯因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瑞利(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7/02 | 分类号: | F02D17/02;F01N13/10;F01N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电喷 发动机 控制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点电喷发动机停缸控 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多点电喷技术是在单点电喷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取代了几个气缸 共用一个喷油器的设计方式,在每个气缸对应的进气歧管内加装了喷 油器,这样避免了单点喷射过程中混合气输送和分配受进气歧管结构 的影响,往往单点电喷难以实现所有工况下都能保持理想的混合气分 配;并且多点喷射将喷射器设在进气门处,燃油在热的进气门上进一 步蒸发与空气充分混合后立即通过进气门进入燃烧室,不受到进气歧 管结构的影响,可以保证一致的混合气分配。
现有的多点电喷技术往往会在催化器的上游和下游各设置一个氧 传感器以实现对发动机进行停缸控制,安装和连线繁琐,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点电喷发动机停缸控制系统, 所述发动机包括第一气缸组合第二气缸组,所述控制系统至少包括:
第一催化器,通过第一气管组与所述第一气缸组中的每个气缸连 接,以用于对所述第一气管组中的废气进行催化,且所述第一气管组 通过第一并接口并接至所述第一催化器上;
第二催化器,通过第二气管组与所述第二气缸组中的每个气缸连 接,以用于对所述第二气管组中的废气进行催化,且所述第二气管组 通过第二并接口并接至所述第二催化器上;
其中,所述第一催化器和所述第二催化器的输出气管通过第三并 接口并接输出废气。
上述的多点电喷发动机停缸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 括:
第一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并接口后,以用于检测并接后的 所述第一气管组内的第一氧气浓度信息;
第二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并接口后,以用于检测并接后的 所述第二气管组内的第二氧气浓度信息;
第三氧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并接口后,以用于检测并接后的 输出气管内的第三氧气浓度信息;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氧传感器、所述第二氧传感器和所述第 三氧传感器连接,以用于接收并根据所述第一氧气浓度信息、所述第 二氧气浓度信息和所述第三氧气浓度信息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控制。
上述的多点电喷发动机停缸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氧传感器 和所述第二氧传感器为加热型废气氧传感器,且所述第三氧传感器为 宽域空燃比氧传感器。
一种多点电喷发动机停缸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3所述 的多点电喷发动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于所述发动机中设置有第一气缸组和第二气缸组;
通过第一气管组将所述第一气缸组中的每个气缸连接至第一催化 器上,以对所述第一气管组中的废气进行催化,且所述第一气管组通 过第一并接口并接至所述第一催化器上;
通过第二气管组将所述第二气缸组中的每个气缸连接至第二催化 器上,以对所述第二气管组中的废气进行催化,且所述第二气管组通 过第一并接口并接至所述第二催化器上;
通过第三并接口将所述第一催化器和所述第二催化器的输出气管 并接起来输出废气。
上述的多点电喷发动机停缸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于所述第一并接口后设置第一氧传感器,以用于检测并接后的所 述第一气管组内的第一氧气浓度信息;
于所述第二并接口后设置第二氧传感器,以用于检测并接后的所 述第二气管组内的第二氧气浓度信息;
于所述第三并接口后设置第三氧传感器,以用于检测并接后的输 出气管内的第三氧气浓度信息;
将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氧传感器、所述第二氧传感器和所述第 三氧传感器连接,以用于接收并根据所述第一氧气浓度信息、所述第 二氧气浓度信息和所述第三氧气浓度信息对所述发动机进行控制。
上述的多点电喷发动机停缸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工 作模式和停缸模式。
上述的多点电喷发动机停缸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于所述控制器中设置有关于所述第三氧气浓度信息的第三目标 值;
其中,所述第三目标值根据所述发动机的模式进行改变。
上述的多点电喷发动机停缸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于所述控制器中设置有分别关于所述第一氧气浓度信息和所述第 二氧气浓度信息的第一目标值和第二目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瑞利(中国)有限公司,未经马瑞利(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88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发动机的燃料喷射系统
- 下一篇:双滚动转子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