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8326.1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6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珍展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5/04 | 分类号: | C08L75/04;C08L53/00;C08K7/06;C08K7/28;C08K5/54;C08G18/42;C08G1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碳纤维 聚氨酯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改性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 料。
背景技术:
聚氨酯材料是一种介于橡胶和塑料之间的合成材料,具有高机械强度、 化学惰性、高耐磨、低温性能、粘结性能和弹性良好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 但其本身具有耐热性差、软化和热分解温度低等缺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 应用的拓展,需对聚氨酯进行增强改性,提高其性能。因此,致力于开发 耐热性能优异的聚氨酯复合材料成为聚氨酯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具有高比强度、高 比模量、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抗蠕变、热膨胀系数小等一系列优异 性能,利用碳纤维的优异性能,将其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卷轴弹性体中, 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耐热性能,但是碳纤维表面活性基团 少,其与聚氨酯弹性体相容性差,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易于开裂,因此, 需对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进行改性,才能实现其更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性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其耐热性好, 耐高温、耐腐蚀性好,热膨胀系数小,机械性能优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改性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A组分:
聚酯多元醇30-50份,聚醚多元醇30-50份,
碳纤维2-5份,空心玻璃微珠4-8份,
交联剂1-2份,稳定剂2-3份;
B组份:
异氰酸酯20-30份,
聚烯烃嵌段式共聚物OBCs1.5-3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一种改性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以重量 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A组分:
聚酯多元醇45份,聚醚多元醇30份,
碳纤维2.5份,空心玻璃微珠5份,
交联剂2份,稳定剂2.5份;
B组份:
异氰酸酯30份,
聚烯烃嵌段式共聚物OBCs2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乙二醇丙二醇 酯多元醇、苯酐聚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中的一种 或多种混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聚醚多元醇为端氨基聚醚多元醇、6305 聚醚多元醇、低官能度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碳纤维的直径为1-2μm,长度为 5-10μ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空心玻璃微珠的粒径大小为20-30n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 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交联剂为硅烷偶联剂。
一种改性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碳纤维、空心玻璃微珠、交联剂和 稳定剂混合搅拌均匀,在80-100℃下,超声1-2h,得到组分A;
(2)将异氰酸酯、聚烯烃嵌段式共聚物OBCs混合均匀,在100-120℃ 下,超声1-2h,得到组分B;
(3)将组分A和组分B混合均匀,注入到模具中成型,得到改性碳纤 维/聚氨酯复合材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1)中,所述超声的功率为1000W。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聚烯烃嵌段式共聚物,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柔韧性和抗冲击性能, 碳纤维、空心玻璃微珠在交联剂的交联下,可以稳定分散在复合材料中, 从而大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不易开裂,且该复 合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实施 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不会对本发明构成任何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改性碳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A组分:
聚酯多元醇30份,聚醚多元醇30份,
碳纤维2份,空心玻璃微珠4份,
交联剂1份,稳定剂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珍展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珍展科技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8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酰胺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耐油耐高温免辐照交联无卤阻燃电线电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