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指接板结构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8101.6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2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云虹;古今;廖宇超;鲁群霞;唐亮亮;胡传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S1/10 | 分类号: | F16S1/10;B27D1/1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结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木加工及指接板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接板的 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木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木材的采伐量越来越大,大径级木 材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速生小径级木材。但人工速生林小径 木材,存在强度低,缺陷多,难加工,利用率低等问题,目前这些木 材主要应用于人造板、造纸行业,只有少量能作为家具制造行业的非 结构用材。利用小径材制造指接板能有效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在一定 程度上能增加小径材的强度,减少缺陷的集中分布。
我国的指接材起步于80年代末,近几年发展较快,国内家具行业 已经开始使用指接材,但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开拓。目前,国内木材 指接加工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指接板尺寸稳定性不足,导致指接接合不 紧密,出现小面弯曲,不但影响外表美观,还影响板材强度,满足不 了实际使用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开号为CN102192395A的发 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指接板”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将指接条之间的 粘接面设计为斜面,增大指接条之间的粘接和受力面积来增加指接板 的整体强度。但是,粘接面设计为斜面需要的加工精度高,会导致加 工难度增大,而且接缝处不紧密的情况并未得到解决。
另外,指接板制造普遍存在原料干燥能耗过高、干燥质量较差、 出材率低等问题,同时在潮湿或干燥环境下指接板成型后变形量过 大,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原料准备阶段采用规格板方材干燥,该干 燥方式出材率低,容易出现翘曲、扭曲、开裂等干燥缺陷。在中国专 利文献CN105150302A中公开了一种“木材加工指接板的加工工艺”, 该工艺采用直接对锯切好的板材进行干燥处理,另外由于开料方式的 局限,在四面刨过程中刨削量达到3毫米至4毫米,造成原料严重浪 费。在专利文献CN103770170A中公开的一种“指接板的制造方法”, 以及专利文献CN103753661A中公布的一种“桉木指接地板的制备方 法”中,均采用热处理机加工处理方法,虽然增强指接板尺寸稳定性, 但同时也增大了能量的消耗,推高生产成本。
因此,现有指接板结构及其制造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接板结构及制造方法,旨在解决现 有指接板生产技术中存在的木材利用率低、能耗高、指接板稳定性差 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指接板结构,其中,所述指接板由若干木条拼接而成,所述 木条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其他木条的指型齿、以及用于释放应力的应 力释放槽;所述木条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其纵向通过指型齿连接,横 向通过胶水粘合固定;
所述指型齿设为锯齿状,从木条端部的一侧贯穿至另一侧;
所述应力释放槽所在的平面穿过木条的髓心,其深度D从木条的 一侧表面向木条的中心延伸。
所述的指接板结构,其中,所述应力释放槽的长度L设为1.5厘 米至7.5厘米之间,宽度W设为1.5厘米至5厘米之间,深度D设为 1厘米至2厘米之间。
所述的指接板结构,其中,所述指型齿的齿长为4毫米,齿距为 3.5毫米,齿顶宽为0.6毫米。
一种指接板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选取合适的原木尺寸并进行截断处理;
步骤S2:对截断后的原木做打圆处理,得到圆材;
步骤S3:根据圆材的尺寸在两端分别开制应力释放槽;
步骤S4:对圆材进行自然干燥;
步骤S5:将自然干燥后的圆材放置于干燥窑内进行干燥;
步骤S6:对圆材进行开料处理,得到木条;
步骤S7:在木条的端部进行梳齿处理,得到带有指型齿的木条;
步骤S8:对若干木条进行拼接处理,得到指接板。
所述的指接板制造方法,其中,步骤S1中选用原木直径为3.5厘 米至6.5厘米,且截断为长度250毫米至500毫米的圆材。
所述的指接板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中的打圆处理的加工 深度为2毫米至5毫米。
所述的指接板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中的应力释放槽的长 度L占原木长度的6%至15%,且长度L设为1.5厘米至7.5厘米之间; 应力释放槽的深度D设为圆材半径的1/2;应力释放槽开制的宽度W 为1.5毫米至5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81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化天然气气瓶缠绕机
- 下一篇:一种数码产品充电及播放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