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空光伏玻璃幕墙热性能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6329.1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84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郝国强;李红波;柳翠;袁晓;叶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3 | 分类号: | G06F17/13;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空 玻璃 幕墙 性能 计算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发电及传热系统的数学计算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中空光伏玻璃幕墙热性能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理念,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由于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可以缓解城市用地的紧张情况,使得其在城市中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建筑物从单纯的耗能型变为供能型,可缓解城市发展和能源供应的巨大矛盾,创造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健康居住环境,实现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见图1,光伏玻璃幕墙组件是指将太阳能电池片密封在双层钢化玻璃中,安全地实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型生态建筑,它集发电、隔音、隔热、安全、装饰功能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建筑的智能化与人性化特点。光伏玻璃幕墙组件是由玻璃-EVA胶膜-太阳能电池-EVA胶膜-玻璃共5层组成,类似于建筑上常用的夹胶玻璃。
配合参见图2,中空光伏玻璃幕墙系统是指在单层光伏玻璃幕墙的基础上,外加一层衬底玻璃,在组件和衬底玻璃之间充入干燥气体,四周用结构性铝边框固定,具有绝热保温的效果。
从光伏组件热性能角度讲,电池组件接收太阳能后,其中一部分直接转换为电能导出,余下部分转换为热能向环境散出,因此电池组件开始工作后数分钟内温度升高,一般维持在50℃左右,散热不良时电池温度可能升到80℃以上,而温度每升高10℃会使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降低0.5%左右,从光伏发电角度讲尽量考虑光伏组件的正、背面通风和降温,努力提高系统发电效率,而从建筑采暖隔热角度则考虑更多的是利用光伏组件提高建筑屋顶或外墙的保温隔热系数,努力降低建筑的冷热负荷,可见光伏组件对建筑物的工作环境要求以及建筑对光伏组件保温隔热的要求形成矛盾。在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中,建筑物能利用太阳的部位为建筑物的侧立面和屋顶部位。目前对光伏建筑一体化的研究大多从光伏组件的角度来进行,缺乏与建筑物一体化这方面全面的、系统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中空光伏玻璃幕墙热性能计算方法,该方法针对光伏玻璃幕墙组件特点进行设计,通过分析中空光伏玻璃幕墙系统的传热过程,从理论上计算中空光伏玻璃幕墙组件的热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中空光伏玻璃幕墙热性能计算方法,所述的中空光伏玻璃幕墙包括光伏组件和衬底玻璃,所述的光伏组件和衬底玻璃之间为中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中空光伏玻璃幕墙的非稳态传热模型,包括:
光伏组件的非稳态能量平衡方程:
衬底玻璃的热平衡方程:
式中,M为光伏组件层数,i=1,2…M,di为光伏组件第i层厚度,ρi为光伏组件第i层密度,ci为光伏组件第i层比热容,cg为衬底玻璃比热容,ρg为衬底玻璃密度,A为光伏组件面积,T为温度,G为两物体之间的传热系数或物体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φ1为光伏组件吸收的太阳辐射能,φ2为衬底玻璃吸收的太阳辐射能,Pout为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下标m代表光伏组件,下标g代表衬底玻璃,下标r代表辐射,下标conv代表对流,下标gro代表地面,下标a代表环境,下标sky代表天空,下标mf代表光伏组件外表面,下标room代表室内环境,下标mb代表光伏组件内表面;
S2,获取环境数据,对环境数据进行三次样条插值,并代入步骤S1得到的模型,求解光伏组件温度、衬底玻璃温度和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所述的环境数据包括太阳辐照度、环境温度和风速,模型中未知量为光伏组件温度、衬底玻璃温度和光伏组件输出功率。
所述的光伏组件吸收的太阳辐射能φ1=αm E,衬底玻璃吸收的太阳辐射能φ2=τmαg E,其中αm为光伏组件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E为投射到光伏组件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αg为衬底玻璃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τm为光伏组件的透过率。
所述的光伏组件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Gconv,mf计算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6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