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天然抗胶质瘤活性物质及制备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5145.3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0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针;陈磊;连晓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12P13/02;C07C319/28;C07C323/63;A61K31/245;A61P35/00;C12R1/53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天然 胶质 活性 物质 制备 用途 | ||
一种海洋天然抗胶质瘤活性物质及制备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一株放线菌菲律宾链霉菌,分类命名为Streptomyces filipinensis ZQ‑22。是从红树林下土壤中分离培养获得。利用本发明放线菌菲律宾链霉菌,经发酵、提取分离纯化制备得到具有抗胶质瘤活性的化合物Bagremycin C。该化合物显著抑制不同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并显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影响肿瘤细胞周期,可在制备治疗胶质瘤药物中的应用。Bagremycin C化学结构式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从海洋放线菌菲律宾链霉菌(Streptomycesfilipinensis ZQ-22)中制备一种新的海洋天然抗胶质瘤活性物质Bagremycin C的方法以及该化合物在制备抗胶质瘤药物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和死亡率极高的脑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脑肿瘤的70%。手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相结合是目前胶质瘤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胶质瘤累及许多重要脑功能区,使得胶质瘤切除手术极为困难,所以,与其它肿瘤相比,药物对胶质瘤的治疗就更为重要。但是,目前全球用于治疗胶质瘤的药物严重缺乏,只有包括替莫唑胺(TMZ)、卡氮芥(BCNU)和环己亚硝脲(CCNU)等为数不多的几种。现有这些抗胶质瘤药大多都是以细胞毒为治疗原理的烷化剂对脑胶质瘤的治疗存在严重不足,主要包括:(1)毒副作用大,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不良反应;(2)胶质瘤细胞对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严重影响药物的疗效;(3)血脑屏障的阻碍限制了治疗脑胶质瘤药物到达脑内发挥更有效的疗效。很显然,临床上迫切需要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作用机制独特的治疗胶质瘤新型药物。
源自天然产物的药物为人类的健康贡献巨大,特别是抗感染药物和抗肿瘤药物。据统计,有超过大约50%的抗肿瘤药物与天然产物有关。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全球还没有与天然产物有关的抗胶质瘤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特殊的生态环境使海洋微生物形成了独特的有别于陆生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途径和适应机制,从而产生众多结构新颖和生物活性多样的代谢产物,是发现抗胶质瘤新药的重要新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放线菌菲律宾链霉菌(Streptomyces filipinensisZQ-22),分类命名为Streptomyces filipinensis ZQ-22,该菌种已经被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CCTCC NO:M 2015676,保藏日期:2015年11月12日。
本发明提供的放线菌菲律宾链霉菌(Streptomyces filipinensis ZQ-22)是从红树林下土壤中分离的,是具有抗胶质瘤活性的海洋菌株ZQ-22,通过以下步骤分离培养得到:
(1)菲律宾链霉菌(Streptomyces filipinensis ZQ-22)的分离培养
取空气干燥的红树林土壤稀释成一定的浓度,取一定量的样品稀释液均匀分散到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室温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后,将不同的菌落分别转移到另一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在室温条件下继续培养一定时间。最后将单一菌落(ZQ-22)接种到斜面培 养基培养后置4℃冰箱保存备用。
所述的红树林土壤是从广东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生态园中获得;所述样品稀释液的浓度为1×10-6~1×10-4g/mL;所述样品稀释液的取样量为100~300μL;所述培养皿所含的固体培养基为高氏琼脂(Gause′s agar)培养基或其它固体培养基;所述的斜面培养基为高氏琼脂培养基或其它固体斜面培养基;所述的室温培养温度为20~30℃;所述的培养时间为7~15天。
(2)菲律宾链霉菌(Streptomyces filipinensis ZQ-22)的菌种鉴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5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