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进行空气循环的等温正火炉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124239.9 | 申请日: | 2016-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3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明;宋国平;钱卫芳;石磊;陈佳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凌电炉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C21D1/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吕书桁 |
| 地址: | 21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行 空气 循环 等温 火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进行空气循环的等温正火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金属工件(例如低中碳钢、合金钢灰口铸铁、高铬钢球等)的正火和空冷淬火处理,以此为锻造或铸造工件等后道切削工艺提供必要的准备。一般在炉中加热保温后,继之以空气快速冷却,其中工件的热能在冷却后大量流失,由此存在能源浪费大,热污染严重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可进行空气循环的等温正火炉,且可进行热回收循环使用,减少热量流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进行空气循环的等温正火炉,包括主炉体和副炉体,所述主炉体通过隔断分隔成上层炉道和下层炉道,所述上层炉道内沿水平方向分为预热段和加热保温段,所述下层炉道为缓冷段,所述上层炉道和下层炉道水平设置,所述加热保温段的尾端与缓冷段的首端相通,所述上层炉道内设置有贯穿预热段和加热保温段的上层输送带,所述缓冷段内设置有下层输送带,于所述主炉体的水平方向上,所述下层输送带的首端突伸出上层输送带的尾端,所述副炉体与上层炉道之间分别通过热量导入管和冷量导出管连接,所述副炉体与下层炉道之间分别通过热量导出管和冷量导入管连接,所述热量导入管的一端设置在副炉体的顶部,另一端设置在上层炉道的顶部,所述冷量导出管的一端设置在副炉体上,另一端设置在上层炉道的底部,所述冷量导入管的一端设置在副炉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下层炉道的底部,所述热量导出管的一端设置在下层炉道的顶部,另一端设置在副炉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输送带为板链式输送带,所述板链式输送带由若干弧形板片组成。
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弧形板片具有用以承托工件的承接面,所述承接面上贴服有弧形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热量导入管、冷量导出管、热量导出管和冷量导入管内分别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靠近主炉体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副炉体上分别设置有分别与热量导入管、冷量导出管、热量导出管和冷量导入管对接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位于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副炉体内设置有呈喇叭状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口径小于第二端口的口径,所述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对接在第一端口内。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可进行空气循环的等温正火炉通过设置主炉体和副炉体,并将主炉体设置成上层炉道和下层炉道,上层炉道和下层炉道分别通过热量导入管、冷量导出管、热量导出管和冷量导入管与副炉体进行连接,且所述热量导入管的一端设置在副炉体的顶部,另一端设置在上层炉道的顶部,所述冷量导出管的一端设置在副炉体上,另一端设置在上层炉道的底部,所述冷量导入管的一端设置在副炉体的底部,另一端设置在下层炉道的底部,所述热量导出管的一端设置在下层炉道的顶部,另一端设置在副炉体上,从而利用冷量下沉,热量上升的原理,将上层炉道内的冷空气抽出,将下层炉道内的热空气抽出,然后在副炉体内混合分离再将分离后的热空气注入到上层炉道内,将冷空气注入到下层炉道内,以实现热回收循环使用,减少热量流失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进行空气循环的等温正火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弧形板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凌电炉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凌电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42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