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苗圃营养杯育苗根系穿杯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3323.9 | 申请日: | 2016-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6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兴;李芹;李春;李涛;陈林杨;周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17/00;A01G9/10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 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61300 云南省红***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苗圃 营养 育苗 根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苗圃营养杯育苗根系穿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营养杯育苗时,随着杯内苗木的生长,苗木根系易穿出营养杯底部,扎入土壤中,导致取苗时需要切断穿出营养杯外的根系,费工费时;切断穿出营养杯外的根系导致苗木移栽后成活率低。
针对营养杯育苗,苗木根部穿出营养杯导致的苗木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目前国内主要采用人工多次断根、搬移促使杯内根系增加,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是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多次断根影响苗木出圃时间、苗木死亡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止苗圃营养杯育苗根系穿杯的方法,以便取苗时无需切断根系,省时省力,避免伤口,减少感染风险,提高幼苗成活率。
本发明提出的这种防止苗圃营养杯育苗根系穿杯和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有如下步骤:
(1)将育苗地面平整夯实;
(2)在夯实的地面上铺设陶粒层;
(3)将装好营养土或基质的营养杯置于陶粒层之上;
(4)在营养杯内植入需要繁育的种子或者苗木,并进行苗木管理,直到幼苗长成。
所述陶粒用陶土烧制成直径2-3cm的球形或者马铃薯形。
步骤(3)的营养杯可以是幼苗根系未长到杯底的营养杯。
陶粒中空并且有气孔通到表面。
所述陶粒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cm。
本发明是在苗圃地上铺设一层透气透水的紧密陶粒层,在阻断根系与土壤的接触的同时又能保证水和空气正常的流动,将幼苗用的营养杯放置在陶粒层上,不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达到苗木根不穿出营养杯,避免断根损伤,提高移栽成活率,降低劳动强度目的。
经申请人单位实际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对于大多数幼苗繁育来说,陶粒层阻碍或者诱导营养杯内的苗木根系不穿透营养杯杯底生长,而是在杯内生长,充分吸收杯内营养物质,提高营养基质的利用水平,避免浪费,同时避免苗木移栽时扯断苗根,或者炼苗时人为断根而造成的伤害,提高苗木移栽的成活率。本发明为提高苗圃营养杯育苗的苗木质量,降低育苗成本和提高效益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营养杯与陶粒层位置关系的实物照。
图2是传统育苗方法苗木根系穿通营养杯的实物照
图3是本发明育苗的营养杯无主根穿透杯底实物照。
图4是传统方法营养杯内苗木根系实物照。
图5是本发明营养杯内苗木根系实物照。
图1中,各部分的标号如下:
1-苗木;2-营养杯;3-陶粒层。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申请人单位对木质藤本植物马槟榔苗和木质沉香苗进行了多个批量试验。每批1000株。
两种苗木分别用用本发明和传统方法进行育苗。当然,两者的区别只在于本发明有陶粒层垫在苗地上,而传统方法则直接在苗地上进行。
本发明的育苗过程如下:
平整苗圃地—用粒度2cm的陶粒辅设陶粒层-——装营养杯——装填好营养杯放置在陶粒层上——将沙床苗移栽营养杯中——交定根水——拉遮阳网——定期除虫除草和浇水,育苗时间为1年。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
育苗结束时,将本发明的苗木与传统的方法育苗的苗木移出对比,结果是本发明的营养杯杯底处仅有少量的须根透出,而传统方法的却有主根穿透杯底,直插杯下土壤,分别如图2和图3。
去掉营养杯塑料壳和基质,发现本发明的苗木杯内的须生长旺盛,主根较短且不止一条主根,而传统方法的苗木杯内须根很少主根粗长,吸收营养能力明显弱于本发明。
由于本发明的苗木在幼苗移栽时无根系断伤,而且须根多,移栽后苗木植株的成活率较传统方法的高16个百分点,达到96%。
本发明方法下,之所以无苗木的主根穿透营养杯,发明人认为可能的机理是:陶粒孔径细小而且质地坚硬,植株根系无法穿过,水分子可以通过陶粒细小孔径同时将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运送到陶粒表面,被植物的根系吸收,根系只能通过陶粒表层获得水分和部分营养物质,限制了根系从杯外获取水分和营养的途径,植株为获取更多营养成分只有促进杯内根系的生长发育,因此运用本发明的苗圃的苗木营养杯内根系多主根,不穿出杯底,而传统工艺育出的苗木只有一条主根且穿出杯底,无限制获取杯外营养导致穿杯疯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未经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33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排水免灌溉的生态种植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玉米根际氮肥代谢的晚收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