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0600.0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8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陶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胡秋婵 |
地址: | 215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蒸发器。
背景技术
热泵是通过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此过程中冷凝器散发的热量通过风机输送至谷仓,然后液态制冷剂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特别是在冬天,或者北方较冷环境下,蒸发器上往往凝结成霜。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蒸发器,其用于热风管道内,利用管道内的热风可以提高蒸发器的效率,节能环保。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蒸发器,用于热风管道内,包括蒸发器本体,所述蒸发器本体呈圆柱状并具有封闭的内腔,所述蒸发器本体设有若干个与热风流向一致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穿设在所述内腔内且所述通风管两端通风口分别延伸至所述蒸发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内腔连通有冷凝剂输入管和冷凝剂输出管。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本体包括若干个蒸发器模块,所述蒸发器模块沿所述蒸发器本体周向布置,每个蒸发器模块均具有封闭的模块内腔,每个模块内腔分别连通有冷凝剂输入管和冷凝剂输出管。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本体的外壁周向上设有若干个翅片。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剂输入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器本体的下部,所述冷凝剂输出管设置在所述蒸发器本体的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本体外部还设有管状外壳,所述翅片的端部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挂架,所述蒸发器模块挂设在所述挂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或所述模块内腔内设有若干个沿所述通风管轴向垂直方向布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内腔或所述模块内腔的内壁之间设有间距作为冷凝剂出入口,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或所述模块内腔分隔成若干个腔体,相邻两个腔体的冷凝剂出入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内腔或所述模块内腔内相对的两侧,冷凝剂从底部腔体进入到顶部腔体呈S型走向。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本体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在固定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钢管,所述钢管穿过所述蒸发器本体并延伸至所述蒸发器本体的上方,所述钢管的顶端设有喷淋器,所述钢管的下端连接至供水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
1、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热泵的蒸发器单独设置在热风管道内,一方面可以提高蒸发器的效率,另一方面可避免蒸发器在冬天、或者北方较冷环境下出现结霜的问题,该蒸发器结构简单,节能环保;
2、采用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蒸发器上方设置喷淋器,可连续或间歇性作业用于清洗蒸发器,在冬天或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还可以将供水管连接至热水源或者地下水源,可以提高蒸发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新型蒸发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新型蒸发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
1、蒸发器本体;1-1、蒸发器模块;
2、内腔;2-1、模块内腔;
3、通风管;
4、冷凝剂输入管;
5、冷凝剂输出管;
6、翅片;
7、外壳;
8、支撑杆;
9、喷淋器;
10、固定底座;
11、供水管;
12、挂架;
13、隔板;
14、冷凝剂出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20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