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幅度提高空调热交换能力的超导热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19926.1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8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振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C09K5/0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杨雪梅 |
地址: | 54100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幅度 提高 空调 热交换 能力 导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幅度提高空调热交换能力的超导热扇,空调的蒸发器、冷凝器的热交换由超导热扇来完成,该超导热扇包括设有空心轴的扇体,扇体内部设有冷源联接管路、阻尼板、导热剂和导热片;冷源联接管路穿过设在扇体内的阻尼板,再通过密封轴承与扇体及外部冷源管路联接,导热片与扇壁连接,扇体外部设有扇叶,冷源联接管路与导热片之间的热交换通过导热剂联接来实现。该超导热扇从热传导能力、热交换面积、热交换速度这三个方面获得了实质性的飞跃,能大幅度提高空调热交换能力。使空调产品实现小型化为现有产品的1/5‑1/10,不仅节省原材料,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降低运行噪音,以及生产和使用成本,其不仅仅只是技术革新,而是空调产业的革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的热交换装置,具体是一种大幅度提高空调热交换能力的超导热扇。
背景技术
空调是对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设备。空调一般使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制冷是由室内的蒸发器吸热、室外的冷凝器放热,从而实现室内空气降温,室外散热的目的。制热时,是通过电磁阀切换使制冷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时相反,所以制热的时候室外吹的是冷风,室内吹的是热风。空调的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热交换能力,而热交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1.热传导能力;2.热交换面积;3.热交换速度。
现有技术中,空调的热交换是通过风扇使空气流动与蒸发器、冷凝器进行的,由于空气的热传导值很低,约0.03 W/m.K。为了实现一定空间范围的温度调节能力,其蒸发器、冷凝器的体积需做得很大,作为一个完整的温度调节系统,同时还涉及制冷源、风扇、管路的等配套设施需相应增大,这样系统的总体积增大,材料资源损耗大,制造和应用成本高。
CN103528143A一种提高空调制冷效率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空调蒸发器凝结的废水对冷凝器进行冷却,加速冷凝器内气体热交换,提高制冷效率,同时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但该方法热交换效率提高的幅度有限。
CN105258406A一种空调冷凝器系统,本发明空调冷凝器系统包括冷凝器、喷淋系统、补水系统,通过对零件的优化,将空调冷凝器系统进行管路合理布置,使冷凝器系统整体结构更为紧凑,提高换热性能,降低阻力损失,增设了喷淋系统、补水系统可以对冷凝器系统进行辅助降温装置,从而可以使冷凝器的工作温度降低以提高整个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和工作效率,克服了传统家用空调和汽车空调风冷式冷凝机组的散热能力差的问题。该系统提高整个制冷机的制冷系数和工作效率,但同时又多出了一部份辅助系统,对系统总体积、材料资源损耗、制造和应用成本下降的需求尚不能满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大幅度提高空调热交换能力的超导热扇,其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幅度提高空调热交换能力的超导热扇,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空调的蒸发器、冷凝器的热交换由超导热扇来完成,该超导热扇包括设有空心轴的扇体,扇体内部设有冷源联接管路、阻尼板、导热剂和导热片;冷源联接管路穿过设在扇体内的阻尼板,再通过密封轴承与扇体及外部冷源管路联接,导热片与扇壁连接,扇体外部设有扇叶,冷源联接管路与导热片之间的热交换通过导热剂联接来实现。
所述扇体与电机连接。
所述导热剂为液体和石墨粉的混和物,石墨粉为1000目以上细粉,混合物中石墨粉含量为5%-50% ,配比原则是在不影响混和物的流动性为基础下多加石墨粉。
所述液体为流动性高的机油、润滑油、水等。
所述冷源联接管路、导热片、扇壁和扇叶为高导热性材质或金属材质制成。
本发明超导热扇,在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中,扇叶将冷源发射到室内空间的速度超过音速,其热交换速度超过音速,固可称为超音速导热扇 ,简称超导热扇。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振,未经郭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9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