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桑饮植物饮料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9023.3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5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祝玲美;钟澍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晋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黄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桑饮 植物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属于食品以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玉桑饮植物饮料配方。
背景技术
除一般的茶叶外,自古以来人们也习惯喝一些中草药为主要成分的植物饮料,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植物饮料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营养保健。饮料的口味、冲泡是否方便,以及是否纯天然、有无添加剂等因素逐渐被消费者所关注。目前市场上植物饮料的主要形式有:罐装饮料、袋泡茶、冲剂等。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各种形式的天然植物饮料已愈发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天然健康同时兼顾口感的产品,将是未来植物饮料的发展趋势。
目前市场上凉茶类罐装的植物饮料,多以金银花、夏枯草等性味寒凉的中药材为主要成分,由于原料原因,产品中往往会产生一般人难以接受的“药味”,而为了掩盖这种味道,生产者往往会在产品中添加大量的甜味剂(通常为白砂糖)来改善产品口味。但是,糖含量过高不仅增加了不少能量的摄入,也使糖尿病人无法饮用,与植物饮料“健康”的定位格格不入。
本发明正是为了弥补目前植物饮料存在的上述缺憾,提供一种性味甘、凉、味道清甜甘香,回味悠长,尤其适宜气候炎热及燥热、上火时饮用的茶植物饮料的配方,其解决了罐装凉茶中糖分偏高的问题,同时该配方也可制成中药茶包,携带冲泡方便,口感也比一般未经口味调节的茶包好,无需添加糖等调味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为茶包或罐装饮料,且口感清甜,有桑叶清香,无额外添加甜味剂,能够清热降火、生津止渴的植物饮料配方。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凉茶植物饮料配方,该植物饮料的配方按重量百分比为:
玉竹0.6%、罗汉果0.3%、桑叶0.2%、葛根0.2%、百合0.1%、红茶0.05%、纯净水98.55%。
制备本发明凉茶植物饮料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量称取玉竹6克、罗汉果3克、桑叶2克、葛根2克、百合1克、红茶0.5克。
2、将原料放入带滤网的药壶中,加入1000毫升的水,将药煮至沸腾(95-100℃)后,保持2分钟左右,即可倒出药汤。
3、待药壶稍冷却,第二次加入1000毫升的水于药壶中,将药加热至沸腾(95-100℃),持续3分钟,即可倒出药汤。将两次药汤混合,即为成品小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植物饮料配方以玉竹、罗汉果、桑叶、葛根、百合、红茶,这六种药食两用药材为主要成分,性味甘,凉。口味清甜,尤其适合炎热燥热的季节,或清热降火时饮用,冷饮热饮皆宜。
另一方面,本发明主要依靠罗汉果来调节其他药材的苦涩味,罗汉果中富含罗汉果甙,且其甜度比蔗糖甜300倍,而配方中玉竹、桑叶、葛根等中药原料本身性甘,苦味相对有限,加上红茶的调和,所以无需再添加糖等调味剂。故本发明所含热量极低,且口味清甜柔和,具有桑叶的香气。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罐装饮料,也可用于茶包制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叙述,以下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首先对本发明的植物饮料配方的组分分析如下:
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其性甘、微寒。归肺、胃经。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干燥根茎,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
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其性甘,凉。归肺,大肠经。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的干燥果实。具有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的功效。其中所含罗汉果甙,较蔗糖甜300倍,另含果糖、氨基酸、黄酮等,是本发明中甜味的主要来源。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其性甘、苦,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性味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
百合:为百合科植物卷丹或细叶百合的干燥肉质鳞叶。性甘,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作用。
红茶: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现代医学认为: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晋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晋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9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茶饮料中吡虫啉残留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甜花香颗粒形红茶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