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脆红李的授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7518.2 | 申请日: | 2016-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3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童恭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童恭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41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脆红李 授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啤酒花、葡萄、果树或类似树木的栽培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脆红李 的授粉方法。
背景技术
脆红李营养丰富,果实中含糖、微量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铁、钾、糖、能 量、膳食纤维、天门冬、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系分析,每100克脆 红李的可食部分中,含有能量117.2~221.9千焦,糖8.8克,蛋白质0.7克,维生素A25微克, 钙17毫克以上,铁0.5毫克,钾130毫克,另外含有其他矿物质、多种氨基酸、天门冬素以及 纤维素等,目前脆红李的授粉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授粉方法,在花期的时候充分日照,通过 蜜蜂等昆虫进行授粉,但是在下雨天的时候蜜蜂等昆虫无法出来授粉,也就导致了授粉量不 够也就无法保证脆红李的一个正常授粉量,在授粉期一过,也就是花期一过,在也无法授粉 了,那么就会导致脆红李的品质产量无法达到正常,所以现在创造出一种人工授粉的方法, 来保证脆红李的正常授粉,提高品质和产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脆红李的授粉方法,该脆红李的授粉方法在降低 施肥成本的情况下,减少落果,提高脆红李的亩产量,优果率高,另外通过人工二次授粉的 脆红李大小可以达到4~4.5厘米左右,坐果率一般情况下在95%以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脆红李的授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移植:定植前一定要深翻穴土,施足基肥,栽植株行距为3~4×4~5米,亩栽32~ 63株,高密度栽培可按3×2布局,亩栽111株,同时要配置授粉树,每隔2~6行混植1~2行;
(2)施肥:栽植后在树苗旁边施农家肥和磷肥,其中每棵树苗农家肥和磷肥施肥量分别 为5~10kg和2~5kg,施肥周期为1.5~2.5月;
(3)花粉采集:长果枝留5-6个花蕾,中果枝留3-4个花蕾,短果枝或花束状果枝留2-3 个花蕾,将花苞剪下来花苞用于培育花粉,对花苞进行人工取粉;在大棚中培育花粉,在大 棚中的温度保持在22~26度之间,在温室大棚中30~45小时左右可以收集花粉,收集花粉储 藏于玻璃瓶中;
(4)授粉管理:在花期的第2周末~第3周内进行人工授粉,将收集的花粉放于专用的授 粉机械中均匀的喷洒在脆红李的花蕊上,在人工授粉时需在晴天,天气温度在22~26℃;
(5)疏果管理:除去小果、病虫果、畸形果、顶向上果及树冠外围无枝叶遮蔽的果,短 果枝留1个果,中长果枝间隔6~8厘米留1个果。
进一步,在步骤1)中,施基肥在每年秋季9~10月进行,每亩施基肥100~150kg,基肥 以农家肥混合草木灰、米浆水,开环形沟施入。
进一步,在步骤1)中,施基肥前先挖穴,穴深30~40cm深,在穴内铺设10~15cm厚的 塘泥或者污泥,等塘泥或者污泥晾干后开始施基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脆红李的授粉方法在降低施肥成本的情况下,减少落果,提高脆红李的亩产量, 优果率高,另外通过人工二次授粉的脆红李大小可以达到4~4.5厘米左右,坐果率一般情况 下在9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脆红李的授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移植:定植前一定要深翻穴土,施足基肥,栽植株行距为3~4×4~5米,亩栽32~ 63株,高密度栽培可按3×2布局,亩栽111株,同时要配置授粉树,每隔2~6行混植1~2行, 施基肥前先挖穴,穴深30~40cm深,在穴内铺设10~15cm厚的塘泥或者污泥,等塘泥或者污 泥晾干后开始施基肥,施基肥在每年秋季9~10月进行,每亩施基肥100~150kg,基肥以农家 肥混合草木灰、米浆水,开环形沟施入,通过草木灰补充脆红李对钾的需求,通过米浆水和 塘泥或者污泥补充,不仅有利于脆红李树根系的扩展和新根生长,补充红李树根系需要的矿 物质、微量元素和肥料,农家肥是促进脆红李树生长所必不可少的肥料;
(2)施肥:栽植后在树苗旁边施农家肥和磷肥,其中每棵树苗农家肥和磷肥施肥量分别 为5~10kg和2~5kg,施肥周期为1.5~2.5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童恭学,未经童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7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加热茶叶杀青机
- 下一篇:渔线轮弯座与线壳之连接结构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