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扭矩倍增扳手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1454.5 | 申请日: | 2016-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3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兴强;何华;刘春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学院;陈兴强 |
主分类号: | B25B17/02 | 分类号: | B25B17/02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3303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扭矩 倍增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扳手,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扭矩倍增扳手。
背景技术
行星齿轮除了能像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转动之外,它们的 转动轴绕其它齿轮的轴线转动。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 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行星齿轮传 动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小,承载能力大,工作平稳。
在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对螺母进行松开或锁紧,有时候该 过程是一个费力甚至困难的事情。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利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特 点设计出一款新型的扭矩倍增扳手。
发明专利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扭矩倍增扳手,以解决上述技术问 题。
本发明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扭矩倍增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齿圈的固定齿轮,固定齿 轮内部设置有三组中心齿轮和三组行星齿轮,所述的三组中心齿轮分别为第 一中心齿轮、第二中心齿轮、第三中心齿轮,所述的三组行星齿轮分别为第 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三行星齿轮,所述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一 中心齿轮和内齿圈啮合,所述第二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二中心齿轮和内齿圈啮 合,所述第三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三中心齿轮和内齿圈啮合,所述第一行星齿 轮通过第一行星架连接第二中心齿轮,所述第二行星齿轮通过第二行星架连 接第三中心齿轮,所述第三行星齿轮通过第三行星架将动力输出,所述第一 中心齿轮连接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连接摇把。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齿轮的动力输出端设置有可调整的支靠柄。
作为优选,所述摇把上设置有扭矩刻度牌和扭矩指针,扭矩刻度牌和扭 矩指针构成输出扭矩指示装置。
摇把提供动力,动力由动力输入轴依次传递给第一中心齿轮、第一行星 齿轮、第一行星架、第二中心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架、第三中心 齿轮、第三行星齿轮、第三行星架,第三行星架即为动力输出轴。
该扳手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操作简单方便;并在输入摇把中设计输出 扭矩指示装置确定输出扭矩,使操作更准确可靠。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专利的新型扭矩倍增扳手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结构紧凑:扭矩倍增扳手的传动机构为3级行星齿轮串联,充分运用了行 星齿轮传动特的点,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
增力效果突出:如前所述,根据使用要求,可以设计不同系列的增力扳 手,使输出扭矩达到输入扭矩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可以“轻松”完成对不 同螺母的松开或锁紧。
可调节支靠柄设计满足了对不同结构,不同长度尺寸螺母的操作需要, 减少了扳手的设计类型和系列。
所设计的扭矩指针,使得根据操作对象(螺母)尺寸及强度等级进行准 确可靠的操作成为现实,避免出现输出扭矩小,螺母锁紧力不够的松动现象, 或输出扭矩大,螺母锁紧力过大导致的断裂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摇把的主视图;
图3为摇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专利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专利,但下述实施 例仅仅为本发明专利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学院;陈兴强,未经蚌埠学院;陈兴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14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战备应急通信指挥车
- 下一篇:一种发光软键盘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