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隐形眼镜清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1331.1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朱坚豪;李丁;闫明;杨芝燕;吴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坚豪 |
主分类号: | G02C13/00 | 分类号: | G02C1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隐形眼镜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洗净并还原隐形眼镜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有相当多近视的人们,为了美观或行动方便,选择使用隐形眼镜。然而, 隐形眼镜长期使用后会造成蛋白沉积,使镜片失去透氧性能,配戴后会造成眼 角膜的损伤,因此,当隐形眼镜配戴一定时间后,必须加以清洗,以供再次使 用。
目前隐形眼镜最常使用的清洗方式,是将隐形眼镜的镜片分别放入隐形眼 镜清洗盒的两个容器内,分别注入清洁药水,再以手指揉搓,以清除隐形眼镜 镜片上的灰尘、蛋白质沉积、粘液、油渍等秽物,维持镜片的透氧率。然而, 上述清洗方式容易因手指的不洁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且在清洁的过程中, 相当耗费时间。
目前市面上还存在一些隐形眼镜清洗装置,采用超声波、加热型电磁搅拌 器、紫外线或臭氧等方式,然而:1)清洗隐形眼镜的超声波频率需高达100KHz 以上,镜片易受物理破坏,且对电路与频率之间的匹配性要求较高,生产成本 也较高;2)加热型电磁搅拌器利用电磁原理加热搅拌,添加清洁剂使该镜片的 粘着物分离,加热温度高有误触烫伤及损伤镜片的可能性;3)紫外线对细菌有 强大的杀伤力,臭氧则是一种良好的氧化剂及消毒剂,但无法完全去除附着在 镜片上的粘着物。
现有技术中所研发出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有:专利公开号为CN102053390A 的一种隐形眼镜清洗装置和专利公开号为CN204925539U的一种隐形眼镜还原 仪,其上述中所公开的专利其结构均包括一个壳体、一个置放于该壳体内的电 路板、两个分别电连接于该电路板的导电件及一个电连接于该电路板并用以启 动所述导电件的电力启动件,其中,所述导电件会与位于壳体下方的清洗单元 内的清洁剂接触导通形成通电回路而将隐形眼镜上的粘着物带走,以完成洗净 作业。然而这种清洗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仅通过导电件形成通电回路与清洗槽内 的护理液配合工作,其存在多种问题:1)护理液产生氧化的反应较弱;2)护 理液的活性较差;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使得现有技术中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 在将隐形眼镜镜片上的灰尘、蛋白质沉积、粘液、油渍等秽物分离并带走的效 果较差,并且镜片清洗后镜片的透氧率较低,影响了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与护理液能产生强 烈的氧化反应,提高护理液活性和使用效果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
本发明所设计的隐形眼镜清洗装置,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和清洗中座,所 述上外壳的一侧边与下外壳的一侧边相互铰接,所述清洗中座扣合于下外壳上 的开口位置,并且清洗中座与下外壳之间的内部形成容置室,该容置室内设有 控制器和电源,该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所述清洗中座的顶部设有清洗槽,该 清洗槽的内侧壁上嵌设有搅动机构和清洗发生器,并且搅动机构和清洗发生器 的连接端贯穿清洗槽底部与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清洗发生器可以铜片为基体,该铜片上与隐形眼镜护理液直 接接触的一侧面设有若干的凸点,并且带有凸点的铜片上可镀有银层,其中银 离子具有高效的杀菌效果,灭菌率可达到百分之97.5。
进一步,所述银层上镀有惰性金属层。
进一步,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稳压单元、搅动机构工作指示灯、发 生器工作指示灯、开关控制器、电源输出模块和发生器电源输出模块,所述电 源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清洗发生器与发生器电源输出模块连接,所述搅动机 构与电源输出模块连接,该稳压单元与搅动机构工作指示灯连接,该搅动机构 工作指示灯与发生器工作指示灯连接,并且稳压单元、搅动机构工作指示灯和 发生器工作指示灯同时与控制芯片连接,该电源输出模块与搅动机构工作指示 灯连接,该发生器电源输出模块与发生器工作指示灯连接,该开关控制器同时 与稳压单元、搅动机构工作指示灯与电源输出模块之间的连接线路、发生器工 作指示灯与发生器电源输出模块之间的连接线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搅动机构包括搅动架、螺旋桨和电机,该电机固定于搅动架 上,该螺旋桨固定于电机的转轴上,并且电机与电源输出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开关控制器、搅动机构工作指示灯和发生器工作指示灯均贯 穿并置于清洗中座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下外壳的底部设有向内部凸起的固定座,所述下外壳的底部 设有固定座的开口,所述电源置于固定座内部,并且固定座的开口位置盖合有 底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坚豪,未经朱坚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113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