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玉兰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06435.3 | 申请日: | 2016-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邓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珂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邓丹丹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玉兰 组织 诱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白玉兰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
背景技术
白玉兰是玉兰花中开白色花的品种,又名木兰、玉兰等,属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 可达15米,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白玉兰是中国著名的花木,北方早 春重要的观花树木,有25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为庭园中名贵的观赏树,原产中国中部各 省,现北京及黄河流域以南均有栽培。古时多在亭、台、楼、阁前栽植。现多见于园林、厂矿中 孤植、散植,或于道路两侧作行道树。北方也有作桩景盆栽。现世界各地均已引种栽培。
愈伤组织培养是一种最常见的培养形式,除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一部分器官培养 以外,其他几种植物组织培养形式最终都要经历愈伤组织才能产生植株,此外愈伤组织还 常常是悬浮培养的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来源。愈伤组织分为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 织,胚性愈伤组织是指体细胞胚的愈伤组织,经过分化成幼嫩的植株。
目前,国内外已经报道了较多白玉兰组织培养技术,但是白玉兰组织培养技术仍 存在愈伤组织诱导困难、生根率和生根质量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白玉兰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这种白玉兰愈伤组织的诱 导方法可以解决白玉兰愈伤组织诱导困难、生根率和生根质量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白玉兰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为:以白玉兰花瓣为外植体,首先用75%的酒精消 毒,然后转入碱性溶液中浸泡,最后转入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其中所述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80克/升~120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和10克/升~20克/升赖氨酸。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碱性溶液为pH为8~9的氢氧化钠 溶液。
进一步的,采用碱性溶液浸泡的时间为1小时~2小时。
MS培养基成分为:硝酸钾1.9克/升、硝酸铵1.65克/升、磷酸二氢钾170毫克/升、 硫酸镁370毫克/升、氯化钙440毫克/升、碘化钾0.83毫克/升、硼酸6.2毫克/升、硫酸锰22.3 毫克/升、硫酸锌8.6毫克/升、钼酸钠0.25毫克/升、硫酸铜0.25毫克/升、氯化钴0.025毫克/ 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25毫克/升、硫酸亚铁27.85毫克/升、肌醇100毫克/升、甘氨酸2毫 克/升、盐酸硫胺素0.1毫克/升、盐酸吡哆醇0.5毫克/升、烟酸0.5毫克/升、蔗糖30毫克/升、 琼脂7毫克/升。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先将消毒的白玉兰花瓣转入碱性溶液中进行前处理,然后转入添加6-苄氨基 腺嘌呤和赖氨酸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处理,该方法较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提高了白玉 兰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白玉兰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为:以白玉兰花瓣为外植体,首先用75%的酒精 消毒,然后转入pH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小时,最后转入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其中所述 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80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和15克/升赖氨酸。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白玉兰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为:以白玉兰花瓣为外植体,首先用75%的酒精 消毒,然后转入pH为8.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2小时,最后转入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其中所 述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00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和10克/升赖氨酸。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白玉兰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为:以白玉兰花瓣为外植体,首先用75%的酒精 消毒,然后转入pH为9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1.5小时,最后转入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其中所 述培养基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120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和20克/升赖氨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珂,未经邓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64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