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作建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05542.4 | 申请日: | 2016-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4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何青春;黄河;谢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52/02;H04W72/12;H04W7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作 建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作建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基站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协作请求信息;基站根据协作请求信息,确定发送协作通信建立指示信息的区域范围,协作通信建立指示信息用以指示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之间进行协作建立,第二终端至少包括转发第一终端与基站之间信息的能力;基站根据区域范围,向区域范围内的第二终端发送协作通信建立指示信息。实现了基站在区域范围内向第二终端发送协作指示信息,避免了基站覆盖范围内所有终端都接收到协作指示信息,从而避免了基站覆盖范围内所有终端在收发自身无线业务的同时,还需要处理协作通信指示信息,进而节省了终端的功耗,并减少了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指一种协作建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多用户协作通信(Multiple User CooperativeCommunication)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其中,该多用户协作通信技术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多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协作达到提升另一个UE吞吐量的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多用户协作通信技术的执行主体至少包括两个UE,即协作用户设备(Cooperate User Equipment,简称C-UE),和受益用户设备(Benefit User Equipment,简称B-UE)。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设备,在信道质量差和数据吞吐量低时,处于小区边缘的用户设备可以作为受益用户设备,通过向基站发送协作请求消息,以实现与基站覆盖范围内的一个基站,即协作用户设备建立连接,从而通过协作设备进行与基站之间的无线业务中转。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基站向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终端发送协作建立指示,导致所有终端在收发自身无线业务的同时,还需要处理协作建立指示,从而导致基站覆盖范围内所有终端的功耗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作建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基站覆盖范围内所有终端的功耗较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作建立方法,包括:
基站获取第一终端发送的协作请求信息,所述协作请求信息包括:位置信息和信道质量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所处位置的信息,所述信道质量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信道质量的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协作请求信息,确定发送协作通信建立指示信息的区域范围,所述协作通信建立指示信息用以指示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进行协作建立,所述第二终端至少包括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信息的能力;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区域范围,向所述区域范围内的第二终端发送所述协作通信建立指示信息,所述协作通信建立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进行协作建立的指示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区域范围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扇区,或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的波束覆盖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协作请求信息,确定发送协作通信建立指示信息的区域范围之后,还包括: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区域范围,向所述区域范围内的各第二终端发送协作通信测量指示信息,所述协作通信测量指示信息用以指示所述第二终端测量第一信道质量和第二信道质量,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之间的信道质量,所述第二信道质量包括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信道质量,所述协作通信测量指示信息至少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标识信息、所述第一终端的上行参考信号配置信息、建立协作通信的原因;
所述基站获取各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协作通信测量指示响应信息,所述协作通信测量指示响应信息携带所述第一信道质量和所述第二信道质量的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协作通信测量指示响应信息,确定用于与所述第一终端进行协作建立的第二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55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