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进料矿仓卸料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103999.1 | 申请日: | 2016-0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03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18 | 分类号: | B65G47/18;B65G4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 地址: | 243005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进料 卸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进料矿仓卸料系统。
背景技术
矿仓上卸料系统主要用于散装物料输送领域,工况比较恶劣。目前矿仓上卸料系统主要包括卸料车及带式输送机,卸料车是骑跨在一条带式输送机上的一种移动设备,卸料车有两条行走轨道,目的是通过卸料车将带式输送机上的各种散装物料通过溜槽卸入不同的仓内,卸料时落差较大,卸料车主要包括:行走机构、车架、卸料漏斗、改向滚筒组、托辊组等。目前很多仓上面布置两条以上带式输送机,目的是互为备用和加大卸料能力,由于每台卸料车设有两条行走轨道,因此两条带式输送机之间距离较大,仓上平面布置比较拥挤;如果仓需要贮存的原料品种较多,很多企业采用双排料仓,此时,卸料车只能将原料卸入其下部的料仓内,而不能卸入另一侧料仓,更不能在料仓上卸料时实现互换;为了在进入仓前实现系统之间的互换,一般带式输送机输送系统均是从料仓的一端进入仓上,因此,转运次数较多,运输距离加大,增加了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卸料车可以作为其下部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跨梯,但从仓的一侧倒另一侧需要跨越两台卸料车,因此跨越时间较长;卸料车直接将原料通过溜槽卸入仓内时落差大,原料对溜槽冲击较大,溜槽冲击面磨损严重,需要经常维护,影响生产,增加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双向进料矿仓卸料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双向进料矿仓卸料系统包括两排矿仓、设置在两排矿仓两端的两个通廊、分别与所述两个通廊连接的两个带式输送机以及与两个带式输送机配合的两双向分料卸料车;所述两带式输送机平行设置,所述两带式输送机运行方向相反;
所述双向分料卸料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的分料装置和卸料装置和可逆带式输送机;所述车架底部两侧设置有两行走机构;所述车架包括朝向相反的两子车架,所述两子车架的尾部相互连接;所述分料装置包括分料漏斗、托辊组和改向滚筒组,所述分料漏斗包括第一卸料出口和第二卸料出口,所述第一卸料出口与第二卸料出口相交处设置有分料板,当所述分料板向第一卸料出口方向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卸料出口出料,当所述分料板向第二卸料出口方向转动到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卸料出口出料;所述卸料装置包括托辊组、改向滚筒组和卸料漏斗;所述卸料漏斗的出口和所述分料漏斗的第一卸料出口对齐设置;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卸料出口和卸料漏斗的出口下方;所述分料装置和所述卸料装置朝向相反,所述分料装置和所述卸料装置分别与两带式输送机配合;
所述带式输送机与一个分料装置和一个卸料装置配合,所述分料装置设置在所述卸料装置前方。
进一步地,所述改向滚筒组包括设置在卸料漏斗内的第一滚筒和设置在第一滚筒前下方的第二滚筒;所述托辊组包括由前向后、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若干托辊。
进一步地,所述托辊组的各托辊和所述第一滚筒有一个公切面,所述公切面在所述各托辊和所述第一滚筒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机构包括滚轮和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两行走机构的滚轮分别与两条行走轨道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子车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部支架、在所述底部支架后部设置的竖直支架、以及连接所述底部支架前端和所述竖直支架顶端的斜撑支架;所述托辊组设置在所述斜撑支架上,所述第一滚筒设置在所述斜撑支架的顶端,所述第二滚筒设置在所述斜撑支架下方的水平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的两端下方均设置有二次卸料漏斗,所述二次卸料漏斗与所述车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改向滚筒组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的皮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60°。
进一步地,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皮带的宽度与运行速度的乘积为可逆输送量,所述带式输送机皮带的宽度与速度乘积为运载输送量,所述可逆输送量不小于所述两带式输送机的运载输送量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皮带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带式输送机皮带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1039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梗有机肥及其制造、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米尺寸氮化钐粉末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