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能动力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9640.1 | 申请日: | 2016-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0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瓦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G3/00 | 分类号: | F03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输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有效地将重力转换为部分机械动力输出能源的重能动力机构。
背景技术
在机械传动设备技术领域中,重物在运载过程中由振动、惯性产生的重力机械能转换利用的报导。重物产生的振动增加了能源和机械损耗,而这些无效的损耗与利用的价值都是巨大的,采用合理的机构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大课题。机械动力装置能对外输出动力、对外做功,具有广泛的用途,但是,结构比较复杂,零配件安装精度比较高,现实生产当中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能动力机构,其结构简单紧凑,可有效将重物的重力机械能转换部分机械动力输出能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重能动力机构,包括能源架和倾斜设置的齿轮输送带,所述齿轮输送带内侧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主动轴和助动轴,所述主动轴和助动轴上分别安装设有与齿轮输送带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助动齿轮,所述能源架的一端铰接在主动轴上,所述能源架的上端设有重物,能源架的下端安装设有棘齿轴,棘齿轴的外部设于套接在棘齿轴上的单向棘轮,所述单向棘轮的外部固定安装设有单向棘齿轮,所述的单向棘齿轮与齿轮输送带的上侧相互啮合。
作为优选的,所述齿轮输送带的倾斜角度为45度至65度。
优选的,所述的能源架呈直角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输送带的内侧设有若干滚动轴承,且所述齿轮输送带的内侧设有用于托起齿轮输送带上侧带的托板,所述的托板通过滚动轴承与齿轮输送带的上侧带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紧凑,通过单向棘齿轮将重源传输给齿轮输送带相互交替传动转换成动力能源,齿轮输送带的角度由45度至65度之间调整与单向棘齿轮最佳齿距运行角度,确保单向棘齿轮与齿轮带的齿距有充分的运动空间,以防两齿之间碰撞出现阻,可有效将重物的重力机械能转换部分机械动力输出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重能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向棘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动轴、2-主动齿轮、3-齿轮输送带、4-助动轴、5-助动齿轮、6-能源架、7-棘齿轴、8-单向棘齿轮、9-单向棘轮、10-托板、11-滚动轴承、12-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重能动力机构,包括能源架6和倾斜设置的齿轮输送带3,齿轮输送带内侧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主动轴1和助动轴4,主动轴1和助动轴4上分别安装设有与齿轮输送带3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2和助动齿轮5,能源架6的一端铰接在主动轴1上,能源架6的上端设有重物12,能源架6的下端安装设有棘齿轴7,棘齿轴7的外部设于套接在棘齿轴7上的单向棘轮9,单向棘轮9的外部固定安装设有单向棘齿轮8,单向棘齿轮8与齿轮输送带3的上侧相互啮合。
作为优选的实施例,齿轮输送带的倾斜角度为45度至65度;能源架6呈直角三角形结构;为了使单向棘齿轮8与齿轮输送带3的上侧齿可以有效啮合,在齿轮输送带3的内侧设有若干滚动轴承11,且齿轮输送带3的内侧设有用于托起齿轮输送带3上侧带的托板10,托板10通过滚动轴承11与齿轮输送带3的上侧带连接。
工作时,通过单向棘齿轮将重源传输给齿轮输送带相互交替传动转换成动力能源,齿轮输送带的角度由45度至65度之间调整与单向棘齿轮最佳齿距运行角度,确保单向棘齿轮与齿轮带的齿距有充分的运动空间,以防两齿之间碰撞出现阻,可有效将重物的重力机械能转换部分机械动力输出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同等替换和改进等,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瓦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瓦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9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