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坯卡槽固定式闷渣坑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95786.9 | 申请日: | 2016-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3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 发明(设计)人: | 程志洪;吴国海;穆艳春;张东力;润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 |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8 | 代理人: | 曲洋 |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坯卡槽 固定 式闷渣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闷渣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板坯卡槽固定式闷渣坑。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各大钢铁企业大多采用热闷的方式处理钢渣,闷渣坑的内壁需设置板坯进行加固,现有的闷渣坑板坯均采用螺栓等连接件与混凝土坑壁连接,由于钢渣温度超过1000℃,热闷过程闷渣坑内壁的板坯受热产生较强应力板坯局部承受较强应力时容易造成连接件松动;在挖掘机翻渣和出渣过程中,挖掘机的抓斗也会对闷渣坑板坯产生机械破坏力,导致板坯与混凝土坑壁之间的连接件损坏。上述情况均可导致板坯脱落,影响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坯卡槽固定式闷渣坑,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混凝土闷渣坑,混凝土闷渣坑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第四侧壁和底面,底面周圈边沿均设置卡槽,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内侧均安装多个板坯,各板坯下端均位于卡槽内,各板坯顶端均设置凸块,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顶端均设置凹槽,凹槽内安装板坯固定框,板坯固定框上开设多个限位缺口,各限位缺口与各板坯顶端的凸块相配合。所述板坯固定框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依次首尾相接组成矩形框架,相邻限位板之间通过斜面配合。各限位板两端的斜面与限位板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5°。所述凸块和限位缺口的形状均为梯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板坯局部承受的应力可通过板坯固定框和卡槽6传递到混凝土基础上,消除板坯自身承受的应力,板坯内壁平整无连接件,使用挖掘机翻渣和出渣过程中不会损伤板坯,可有效防止板坯脱落,当某处板坯受损时,只需更换受损的板坯7,不需对整个侧壁进行更换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板坯卡槽固定式闷渣坑包括混凝土闷渣坑,混凝土闷渣坑包括第一侧壁1、第二侧壁2、第三侧壁3、第四侧壁4和底面5,底面5周圈边沿均设置卡槽6,第一侧壁1、第二侧壁2、第三侧壁3和第四侧壁4内侧均安装多个板坯7,各板坯7下端均位于卡槽6内,各板坯7顶端均设置凸块8,第一侧壁1、第二侧壁2、第三侧壁3和第四侧壁4顶端均设置凹槽9,凹槽9内安装板坯固定框,板坯固定框上开设多个限位缺口10,各限位缺口10与各板坯7顶端的凸块8相配合。本发明通过卡槽6和板坯固定框对板坯上下两端的位置实现锁定,板坯局部承受的应力可通过板坯固定框和卡槽6传递到混凝土基础上,消除板坯自身承受的应力,板坯内壁平整无连接件,使用挖掘机翻渣和出渣过程中不会损伤板坯,可有效防止板坯脱落。本发明每个侧壁内侧均设置多个板坯7,各板坯7并排排列,板坯7顶部的凸块8插入限位缺口10内,限位缺口10对凸块8起限位作用,板坯的宽度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设置,当某处板坯受损时,只需更换受损的板坯7,不需对整个侧壁进行更换。
本发明为了便于对板坯固定框进行拆装固定,可采用下述结构:所述板坯固定框包括第一限位板11、第二限位板12、第三限位板13和第四限位板14,第一限位板11、第二限位板12、第三限位板13和第四限位板14依次首尾相接组成矩形框架,相邻限位板之间通过斜面15配合。任一限位板受力时,均可通过两端的斜面15将应力传递至其它限位板,使板坯固定框整体承受应力,并将应力均匀的传递至混凝土基础上。该结构各限位板均可独立拆卸或安装,操作人员不需借助起吊设备就可实现板坯固定框的拆装,简化了板坯固定框的拆装步骤,需更换某处板坯时,只需将该板坯所在一侧的限位板拆下就可将该板坯取出进行更换。
本发明优选将各限位板两端的斜面15与限位板长度方向的夹角制作为45°。该结构两限位板之间配合强度较高,并且限位板通用性强,任意两块限位板均可相互配合安装。
本发明所述凸块8和限位缺口10可以采用相互配合的多种形状,其中优选的形状为:所述凸块8和限位缺口10的形状均为梯形。该结构限位强度较高,加工时便于使用工具进行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57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