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脉冲破碎岩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4133.9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18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达;王军;赵红阳;刘凤先;何伟胜;韩跃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19/18 | 分类号: | B02C19/18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李枢 |
地址: | 11015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电极 绝缘筒 圆柱筒 支撑筒 底壁 底座 接线端子插孔 电压输入 高压脉冲 破碎岩 中心孔 地线接线端子 圆柱筒内壁 插入定位 定位套管 高压输入 接线端子 螺栓固定 螺纹连接 破碎装置 上端固定 上端内壁 内螺纹 支撑板 锥形体 上端 伸入 岩矿 锥体 破碎 支撑 | ||
一种高压脉冲破碎岩矿装置,包括圆柱筒、支撑筒、高压电极和绝缘筒,绝缘筒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底座和绝缘筒底壁上有电压输入接线端子插孔。高压电极上端为锥形体,高压电极有带内螺纹的中心孔。支撑筒底壁上固定有定位套管,高压电极下部插入定位套内,支撑筒和高压电极固定在绝缘筒的底壁上。高压输入接线端子通过底座和绝缘筒的底壁上的电压输入接线端子插孔后,与高压电极的中心孔螺纹连接。圆柱筒设置在绝缘筒内,圆柱筒的下端由设在支撑筒上端内壁上的台阶上的支撑板支撑。圆柱筒的上端固定有地线接线端子。高压电极的锥体部分伸入圆柱筒内,且与圆柱筒内壁之间有间隙,相比其他岩矿破碎装置具有破碎效率高、经济性好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脉冲功率技术破碎岩矿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岩矿破碎的电极结构。
背景技术
针对岩矿破碎传统方法为机械法,进行碾磨。这种方法对岩矿的初始大小有要求,岩矿颗粒需要小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进行碾磨。既碾磨前需要对岩矿进行预处理。这种预处理多数也是利用机械法进行破碎。机械法存在效率不高,对岩矿大小需要多次处理的问题。而采用高电压脉冲法处理岩矿则不需要对岩矿进行预处理或仅需简单的粗处理,而是直接可以对较大体积的岩矿进行破碎,直至很小的颗粒为止,并且具有破碎效率高,结构简单,可灵活调整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脉冲破碎岩矿装置,该装置把盛装矿石容器与放电电极制成一体结构,对矿石破碎效率高,结构简单。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压脉冲破碎岩矿装置,包括圆柱筒、支撑筒、高压电极和绝缘筒,其特征在于:
绝缘筒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底座和绝缘筒底壁上有电压输入接线端子插孔。高压电极上端为锥形体,高压电极有带内螺纹的中心孔。支撑筒底壁上固定有定位套管,高压电极下部插入定位套内,支撑筒和高压电极固定在绝缘筒的底壁上。高压输入接线端子通过底座和绝缘筒的底壁上的电压输入接线端子插孔后,与高压电极的中心孔螺纹连接。圆柱筒设置在绝缘筒内,圆柱筒的下端由设在支撑筒上端内壁上的台阶上的支撑板支撑。圆柱筒的上端固定有地线接线端子。高压电极的锥体部分伸入圆柱筒内,且与圆柱筒内壁之间有间隙,其间隙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上述圆柱筒为地电极,通地线接线端子和导线接地。高压电极为高压脉冲输出端。
破碎岩矿石时,将待破碎矿石装入圆柱筒内,同时在绝缘筒、支撑筒和圆柱筒内加入绝缘液-水。利用螺栓式接线端子把高压电极与高压放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把圆柱形容器与地连接。这样在高压电极和圆柱筒(地电极)之间形成了电压差。当高压电极上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则在高压电极和圆柱筒之间发生放电。
当高电压脉冲的上升沿小于500ns时,放电发生在圆柱筒容器中岩矿的内部。在岩矿内部形成等离子体通道,通道在膨胀时岩矿被破碎。在重频放电的条件下,岩矿内部反复形成等离子体通道,当电极和圆柱筒之间多次放电后,则能够把岩矿从较大的颗粒破碎至很小的颗粒。小颗粒的岩矿落入支撑筒的环槽内。最终颗粒大小取决于电极和圆柱筒之间缝隙的大小,可根据要求对缝隙大小进行调整,并改变相应的脉冲参数。
上述高压电极为材料采用不锈钢或其他金属均可。
上述高电压脉冲破碎岩矿的圆柱筒材料为不锈钢或其他金属均可。
上述高电压脉冲破碎岩矿的支撑板和绝缘筒材料为尼龙。
上述高电压脉冲破碎的底板为电木材料或其他经济性好的绝缘材料均可。
本发明的优点为:
本发明集放电电极和容器为一体。既能作为放电用的电极,也可以作为盛纳准备破碎的岩矿容器。
本发明在重频放电情况下能够较好的破碎岩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理工大学,未经沈阳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41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