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火墙设备、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报文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3726.3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4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桃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火墙 设备 控制 传输 协议 sctp 报文 处理 方法 | ||
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火墙设备、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报文的处理方法,以解决SCTP建立请求洪水INIT flood攻击时连接资源被无效SCTP偶联占用的问题。防火墙设备,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截获INIT报文;发送模块,用于透传INIT报文;处理模块,在接收模块截获INIT报文后,不申请连接资源;接收模块,还用于截获COOKIE ECHO报文;处理模块,还用于从COOKIE ECHO报文中获取验证SCTP报文所需的验证信息,并申请连接资源记录验证信息。由于在收到INIT报文后不申请资源,因此避免了面对SCTP INIT flood攻击的时候,连接资源被无效SCTP偶联占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火墙设备、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报文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传输层协议,可用于在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中传输数据和信令。由于TCP 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因此,IP网络中的两个网络节点之间建立了TCP 连接之后,才可以在这两个网络节点之间进行TCP报文的传输。
一个完整的TCP连接需要经过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三次握手才能完成,通常把完成三次握手之前的连接都称之为半连接。在TCP连接建立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同步(Synchronisation,SYN)洪水(Flood)攻击。恶意攻击者向一个网络节点发送大量SYN报文,发起TCP连接请求,但不会回复该网络节点发送的SYN+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报文。被攻击的网络节点需要维护一个庞大的半连接列表,消耗较多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时间和内存资源,并且还要不断对这个半连接列表中记录的IP地址进行SYN+ACK报文的重试。该网络节点将忙于处理恶意攻击者伪造的TCP 连接请求,不会去处理正常的客户端的请求,此时从正常的客户端角度看来,服务器失去响应。
流控制传输协议(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也是一种传输层协议。在SCTP偶联(Association)建立的过程中,发起SCTP偶联的 SCTP端点发出偶联建立请求(INIT)报文,接收该INIT报文的SCTP端点不必保存任何状态信息或者分配任何资源,这样就可防范诸如上述SYN Flood等的服务拒绝(Denial of Service,DoS)攻击。
当发起SCTP偶联的SCTP端点和接收INIT报文的SCTP端点之间存在防火墙时,作为中间设备的防火墙,在收到INIT报文时需要申请连接资源以记录防火墙在验证后续SCTP报文时需要的验证信息。在面对SCTP INIT flood 攻击的时候,防火墙会申请大量的连接资源,导致防火墙的连接资源被大量无效的SCTP偶联占用,而影响IP网络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火墙设备、SCTP报文的处理方法,用以解决上述防火墙面对SCTP INIT flood攻击的时候,连接资源被大量无效的SCTP偶联占用,而影响IP网络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SCTP报文的处理方法。
该方法中,防火墙截获第一主机向第二主机发送的SCTP INIT报文后将截获的INIT报文透传给所述第二主机,且所述防火墙不针对所述SCTP偶联申请连接资源;当防火墙截获所述第一主机向所述第二主机发送的第一COOKIE ECHO报文后,从所述第一COOKIEECHO报文中获取用于验证所述SCTP偶联上传输的SCTP报文时所需的验证信息并申请所述连接资源,以记录从所述第一COOKIE ECHO报文中获取的验证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37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