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蓄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2437.1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5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曹林涛;梁学战;曹亦斌;陈义运;刘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53 湖北省襄樊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蓄水 方法 | ||
1.一种地下蓄水方法,其特征在于:
分下列步骤完成:
步骤一、准备工作:收集园林或市政环卫体系的落叶,并以其为主要材料加黏土与水,压缩成整体且不松散的饼块状,横竖叠放即得到败叶吸水体;收集枝干,把直径低于3cm的分段弯折为3-6节的多节棍状,混堆即得到短棒膨胀体,其余的枝干切割长为100-150cm,竖向捆扎即得到长棒支撑体;收集碎石或以砖石为主的建筑垃圾,以网袋包装后并柱状叠放即可成为骨料综合体;
步骤二、地下空间开挖:移开绿地的表土及其草皮,向地下空间开挖沟槽;
步骤三、地下蓄水体构造:对开挖后的地下空间划分段落,败叶吸水体与长棒支撑体和短棒膨胀体交错填充,骨料综合体位于上述败叶吸水体、长棒支撑体和短棒膨胀体一侧;
步骤四、侧沟集散:在近骨料综合体处的近表层引出集散功能的浅水沟,不仅便于水分稀缺时蓄集水分也便于富余水分的蒸发排放;
步骤五、表土归位:把表土及其草皮搬移回来覆盖开挖回填的地表,骨料综合体处表层保持裸露便于渗透与标记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蓄水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一中的败叶吸水体,松散落叶体积分数为95-100%,黏土体积分数为0-3%,水分体积分数为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蓄水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三中的划分段落,每个段落以近圆柱型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243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