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费托合成催化剂废水中提取钠盐或钾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2203.7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5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石玉林;吕毅军;常海;谢晶;朱加清;程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 催化剂 水中 提取 钠盐 钾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费托合成催化剂废水中提取钠盐或钾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滤液收集:收集生产费托合成催化剂过程中所产生的滤液;第一步酸处理:向滤液中加入硝酸,使滤液中的金属元素沉淀物溶解,形成硝酸盐溶液;碱处理:向硝酸盐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形成碱中和溶液,老化处理碱中和溶液,使碱中和溶液中的金属元素沉淀;过滤:过滤去除碱中和溶液中的沉淀物,得到钠盐或钾盐溶液;获取钠盐或钾盐:从钠盐溶液中获取钠盐,或从钾盐溶液中获取钾盐。上述方法步骤简单,适于大规模使用,其避免了费托合成催化剂废水直接大量排放污染周围环境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费托合成催化剂废水的处理方法,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从费托合成催化剂废水中提取钠盐或钾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费托合成是一种煤间接液化技术,是以合成气(CO+H2)为原料在催化剂,和适当反应条件下合成得到油品,蜡产品,烯烃与含氧有机物的合成方法。费托合成技术的核心是催化剂,费托合成催化剂按照活性金属分类可分为铁催化剂,钴催化剂,钌催化剂等;制备方法可以为沉淀法,骨架法,熔融法,负载法等,其中沉淀铁催化剂是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之一。
费托合成沉淀铁基催化剂制备时需用沉淀剂,沉淀剂通常为碱性的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或者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氢钾。在沉淀反应过程中,会相应产生大量的富含硝酸钠或硝酸钾的滤液,若直接排放,不仅会造成大量化工原料的流失,还会造成对周围环境的大量污染。如何处理这种费托合成催化剂废水依然成为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从费托合成催化剂废水中提取钠盐或钾盐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费托合成催化剂废水直接排放造成的大量化工原料的流失,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从费托合成催化剂废水中提取钠盐或钾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滤液收集:收集生产费托合成催化剂过程中所产生的滤液;第一步酸处理:向滤液中加入硝酸,使滤液中的金属元素沉淀物溶解,形成硝酸盐溶液;碱处理:向硝酸盐溶液中加入碱性物质,形成碱中和溶液,老化处理碱中和溶液,使碱中和溶液中的金属元素沉淀;过滤:过滤去除碱中和溶液中的沉淀物,得到钠盐或钾盐溶液;获取钠盐或钾盐:从钠盐溶液中获取钠盐,或从钾盐溶液中获取钾盐。
进一步地,第一步酸处理步骤包括:加入质量浓度为5%~65%的硝酸,并在温度为20~50℃的条件下,调整溶液pH至2.0以下,搅拌反应0.5~5h,得到硝酸盐溶液。
进一步地,碱性物质为与费托合成催化剂中所用沉淀剂的种类相适应的质量浓度为5%至浓度为饱和的NaOH或碳酸钠,或者质量浓度为5%至浓度为饱和的KOH或碳酸钾溶液,碱处理步骤包括:将硝酸盐溶液加热至30~80℃,加入碱性物质,至pH=10~12;保持温度为30~80℃,老化处理1~4h,析出金属元素沉淀。
进一步地,滤液包括带式过滤、板框过滤,和其他过滤形式所形成的滤液中一种或多种混合形成的综合滤液。
进一步地,获取钠盐或钾盐步骤前还包括第二步酸处理,第二步酸处理步骤包括:向经过滤步骤得到的钠盐或钾盐溶液中加入硝酸至pH值<5.0,进一步在90~120℃煮沸0.5~2h得到硝酸钠盐或硝酸钾盐溶液。
进一步地,第二步酸处理中加入的硝酸的质量浓度为5%~65%。
进一步地,获取钠盐溶液中的钠盐或钾盐溶液中钾盐的步骤包括:蒸发浓缩:将钠盐或钾盐溶液蒸发浓缩,得到钠盐或钾盐热饱和溶液;结晶与分离干燥:将钠盐或钾盐热饱和溶液降温至2~6℃、重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后得到钠盐或钾盐产品。
进一步地,钠盐或钾盐热饱和溶液为95~100℃钠盐或钾盐热饱和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22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