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仿真系统的层次化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1315.0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7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喜春;陈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宜昌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吴思高 |
地址: | 10001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仿真 系统 层次 建模 方法 | ||
一种电力仿真系统的层次化建模方法,采用自底向上的思路,自底层向顶层依次设计为交互层、控制层、设备层、系统层。在此层次的基础上,将水电站所有设备进行分类,将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抽象成元件类,通过配置不同的属性来区分设备实例,考虑到电气拓扑分析与辅机管网拓扑分析的需求,元件对象采用基于元件端口数的分类方法,把电站设备分为:一端口元件、二端口元件、三端口元件、连接元件,依据元件端口数和元件的功能进一步往下细分,统一建立通用模型模板,并用事件触发机制描述了模型的构建与交互过程。本发明不但能反映设备的连续动态过程,还能凸现离散化的控制过程,以及模型之间的交互和触发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电力仿真系统的层次化建模方法,涉及水电站仿真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水电事业的大力开展,必然需要大量的熟悉水电生产业务的水电工程技术人员;由于电力系统的特点,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有明确的规定,电厂中的设备是不允许随意操作的。因此为了使水电站运行、维护人员快速熟悉水电站的一整套业务,开发水电站的仿真系统非常有意义。而随着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运行维护人员在实际设备上进行训练的机会越来越少,有时甚至不可能。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往往通过查阅图纸和熟悉运行规程以及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法,这些方法培训周期长,且新员工的操作机会少,培训效果不好。所以需要开发一套水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该系统面向水电站运行、检修、维护人员,培训周期短,可让学员亲自去操作,操作得当,设备正常工作,操作不当,引发相应的现象与实际现场保持一致,使得学员在系统里能得到真实的锻炼。而且仿真培训系统可以模拟各种事故故障,产生的现象与现场是一致的,这些事故是不可能在实际机组中进行操作或者演示的,运行人员通过处理这些虚拟的故障,使运行人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提高,也使运行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
目前仿真系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对仿真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中建模方法主要有模块化建模,将水电站分成保护模块,励磁系统模块,调速系统模块,并网模块,自动装置模块,控制模块(包括辅机系统,励磁系统,调速系统,水轮机组),信号模块,量测模块,温度计算模块等,然后分别对这些模块进行建模。而在模块化建模中,大多主要停留在对这些模块的功能进行建模,即主要表现物理系统的连续动态过程为主,而对离散的控制过程,元件级的触发过程和系统级的交互过程未做详细的建模。模型之间的交互和执行过程也未进行详细的描述,因此很难满足“全站,全范围,全过程”的仿真需求,尤其对于全动态的仿真或不同状态之间的演化仿真很难表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仿真系统的层次化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对水电站进行全站、全范围、全过程的数字化仿真。该方法在模块化建模的基础上,将模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将这些层次按照一定的规则整合成一个有机体系。水电站的数学模型包含了能够反映正常运行过程,事故和故障运行过程的模型。不但能反映设备的连续动态过程,还能凸现离散化的控制过程,以及模型之间的交互和触发过程。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力仿真系统模型,自底向上依次为:交互层、控制层、设备层、系统层;
交互层用于实现操作、故障设置、信号显示的功能,并将操作内容传递至控制层;
控制层用于反映设备的控制过程,接收来自交互层的操作、以及由设设备层、系统层启动的自动化操作,实施控制设备的工作状态的改变;
设备层用于实现水电站主要设备的连续动态过程;
系统层用于实现系统的功能。
所述交互层产生操作行为以及响应人机交互功能,将操作信息传递给控制层,并接受来自其他环节的监视信息。
所述控制层接收来自交互层的操作信息,同时接收来自设备层和系统层的信息,来产生相应、具体的动作行为。
所述设备层将具有相同动态特性和性能指标的设备抽象为基本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宜昌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宜昌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13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