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蒽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发光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0045.1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5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松;马晓宇;王辉;李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06 | 分类号: | C07D213/06;C07D215/12;C07D277/66;C09K11/06;H01L5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蒽类化合物 有机发光器件 有机发光化合物 空穴传输材料 空穴注入材料 荧光主体材料 分子结构式 有机化合物 热稳定性 长寿命 高效率 制备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荧光主体材料,空穴注入材料或者空穴传输材料蒽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和包含有该有机发光化合物的有机发光器件。所述蒽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该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是一种高效率长寿命的材料。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No.201310666464.1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3.12.10,申请号为201310666464.1,发明名称为含蒽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器件的基本结构包括两个相对的电极,即阴极和阳极,以及包含有机材料层。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空穴就从阳极通过空穴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中。同时,电子从阴极通过电子传输层注入到发光层中。在发光层区域,载流子重排形成激子。激发态激子转变到基态,引起发光层分子发光,发光因此形成。发光材料根据发光机理分为两组:一组由利用单线态激子的荧光材料组成,另一组由利用三线态激子的磷光物质组成。
有机电致发光现象是电流通过特定有机分子的内部作用而转化成可见光线。在有机发光器件中,通常包含阴极、阳极和阴极与阳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层。就这一点而言,有机材料层可包含几个由不同材料形成的层的多层结构以提高所形成的OLED的效率和稳定性。例如,有机材料层可包含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
发光材料可发出蓝色、绿色、红色和黄色等几种光。为提高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可在发光层中加入其他具有更高量子产量的发光材料。已知激发子具有将其能量转移给重新组合部位附近的材料中具有更小带隙的材料的倾向。因此,掺杂剂选自比主材料具有更高的量子产量和更小的带隙(更大的波长)的材料;否则,激发子的能量将转移至具有更低量子产量的主材料,并因此产生弱的发射或者不发射。
为了有效发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优秀特征,可以采用稳定有效率的材料作为OLED器件内的有机材料层,即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但是至今没有理想的稳定高效率的有机发光材料用于有机材料层,所以新材料的研究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在蒽上引入高效率及热稳定性好的芳香族,提高了材料的发光效率及稳定性。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旨在提供一种新的高效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类含蒽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蒽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
其中,R基团选自芳香基、芳族杂环基或取代的芳族杂环基,所述芳香基、芳族杂环基或取代的芳族杂环基由6~19个碳原子构成;或者R基团为4-吡啶基。
较优的,R基团选自苯基、4-联苯基、2-萘基、8-喹啉基、9-菲基、4-吡啶基、非那烯基、4-(4-吡啶基)-苯基、9,9-二甲基芴基、3,5-二苯基苯基、9-蒽基、2-苯并噻唑基。
具体的,所述的含蒽类化合物,其中,所述含蒽类化合物至少为
中的一种;或者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含蒽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反应容器进行脱气,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蒽衍生物的溴化物、含R基团取代的硼酸、碳酸钾和甲苯;
步骤S2:然后加入催化剂,升高反应温度至70℃并回流,充分反应;
步骤S3:经萃取、洗涤、干燥、柱层析纯化得到所述蒽类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00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