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用牡丹的引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0015.0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泳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婷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1/08;A01C1/00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辉;卢玉恒 |
地址: | 530022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古城***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牡丹 引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用牡丹的引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赤毒素浸泡油用牡丹的种子43~53小时,水温<50℃;(2)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子用青毒素浸泡20~28小时,水温<30℃;(3)将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用甲哨唑水溶液浸泡20~28小时,水温<30℃;(4)用福美双浸种;(4)在营养基上喷洒多菌灵悬浮液,然后将种子埋植于营养基中,种植后的第2~5天喷入吲哚乙酸溶液。本发明通过对种子的引发、深度消毒以及栽培,实现了油用牡丹在广西的成功育种,为油用牡丹在广西的推广种植,奠定了技术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特别是一种油用牡丹的引种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用牡丹是一种灌木植物;目前我国种植和推广的油用牡丹主要由凤丹和紫斑两个系列品种,其中,紫斑牡丹品种系列适宜于北方半干旱地区,凤丹系列属江南牡丹品种群,适应生长于长江流域。
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的木本油料作物,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五年生亩产可达300公斤,亩综合效益可达万元)、高含油率(籽含油率22%)、高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低成本(油用牡丹耐旱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林下种植;一年种百年收,成本低)。
目前,采用油用牡丹制作的产品中,牡丹籽油是最主要的产品,牡丹籽油因其营养丰富而独特、又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植物油中的珍品,被称为“液体黄金”。 牡丹籽油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是所有食用油总营养价值最高、成份结构最合理的,它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营养价值远远超过被称为“人类健康之油”橄榄油,其中亚麻酸含量是橄榄油的200多倍,多项指标也都高于其他油种,且具有易吸收、渗透性强的优势,使用2~3分钟渗透到真皮层,5~8分钟渗透到血液和淋巴系统,4~8小时循环人体一周携带病毒自然排出体外,不易沉积在人体血管壁、心脏、冠状动脉等部位;正是这些优势使其在医学和营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成为理想的食用油。
油用牡丹主要种植于中国山东省菏泽、聊城、河南省洛阳、陕西省太白山一带、陕西省富平、安徽省亳州市、铜陵市凤凰山、甘肃省以及湖南湘西等,而在广西只有小面积的试种,为推进油用牡丹在广西的种植,对油用牡丹的引种方法研究成为科研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用牡丹的引种方法,所获得的油用牡丹种子适宜于在两广种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用牡丹的引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200~25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油用牡丹的种子43~53小时,水温控制在0~5℃,浸泡完成后反复用清水冲洗干净;
(2)将步骤(1)处理后的种子用50~100mg/L青霉素水溶液浸泡20~28小时,水温控制在10~30℃,浸泡完成后反复用清水冲洗干净;
(3)将步骤(2)处理后的种子用50~100mg/L甲哨唑水溶液浸泡20~28小时,水温控制在10~30℃,浸泡完成后反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
(4)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对水500~800倍液,将步骤(3)处理后的种子浸泡6~8min,晾干;
(5)在营养基上喷洒质量分数为0.06~0.08%的多菌灵悬浮液,然后将步骤(4)处理后的种子埋植于营养基中,种植后的第2~5天喷入吲哚乙酸溶液;
(6)油用牡丹出苗后移栽于PH为6.8~7.2的沙壤土中。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油用牡丹的种子用赤毒素水溶液浸泡48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种子用青毒素水溶液浸泡24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种子用甲硝唑水溶液浸泡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婷,未经李小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00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莲陆地栽培的方法
- 下一篇:高纬度地区一年双季轮作耕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