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管自动打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6540.5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32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林芝电热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00 | 分类号: | B21D31/00;B21D43/00;B21D53/06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打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化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管自动打点机,用于在PTC发热器的铝管上并且在对应于插嵌在铝管上的散热铝片的两端端部的位置形成变形挡突而藉以阻止散热铝片窜动。
背景技术
前述的铝管即为散热管,由于其材质为铝,因而还被称为散热铝管(以下同);前述的散热铝片即为散热铝条(以下同);前述的PTC是英文的缩写(英文: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中文全称为正温度系数(以下同)。PTC加热器主要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一为发热体,该发热体也称散热体;二为PTC发热芯。发热体包括铝管以及以插嵌方式定位在铝管的长度方向的上侧表面和下侧表面的并且呈波纹状构造的散热铝片。PTC发热芯容纳在发热体的铝管的铝管腔内,包括复数枚齐整排列的并且在两侧表面各以真空溅射方式或其它类似方式结合有电极层的PTC元件(PTC元件通常指“PTC陶瓷热敏电阻或称陶瓷PTC热敏电阻”)以及设置在PTC元件两侧的与电极层电气接触的各一枚电极片(电极片也称电气连接条),电极片的至少一端探出前述铝管的铝管腔外并且由线路与外部电源控制器电气连接。在电源控制器的控制下,例如给电极片通电时,PTC元件发热并将热量传递给发热体的结构体系的铝管,由铝管将热量通过散热铝片散发。
上述结构形式的PTC加热器广泛应用于空调或类似的装置,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大量见诸,略以例举的如CN2640002Y(PTC发热器套件)、CN2753090Y(组合式PTC加热装置)、CN201499328U(一种PTC发热器的导热铝管及PTC发热器)、CN201515508U(一种PTC加热器的加热支撑座及PTC加热器)、CN2392334Y(PTC发热器)、CN2786899Y(绝缘型电加热器)、CN2917158Y(PTC加热器之定装结构)、CN2181789Y(全封闭型表面不带电PTC发热器)、CN2512191Y(改进型PTC发热器及专用固定支架)、CN2393292Y(新型绝缘性的PTC发热器)、CN2548060Y(空调机的PTC发热器及固定支架)、CN2917152Y(密封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加热器)和CN2402093Y(加热器固定支座),等等。
尽管上述专利对PTC加热器的称谓有所差异,但实际结构均由前述的发热体和PTC发热芯两个部分组成。尤其PTC发热器的工厂化装配过程都是趋于雷同的,具体是:先将散热铝片(业界也称散热铝条)插置于预先形成于铝管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上的槽内(上下表面各插置一散热铝片),再将前述结构的PTC发热芯插入铝管的铝管腔内,最后借助于滚压装置对铝管的前后壁体滚压,使PTC发热芯与铝管腔的腔壁紧贴。
前述铝管的横截面形状可参见CN2512191Y及CN2548060Y等专利文献,具体地讲:在铝管的上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形成有一上凸起,同样,在铝管的下表面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部位各形成有一下凸起,也就是说上凸起有一对,下凸起也有一对,一对上凸起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散热铝片上插槽(也可称散热铝片上嵌槽),一对下凸起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散热铝片下插槽(也可称散热铝片下嵌槽),前述的散热铝片有两枚并且分别与散热铝片上、下插槽插嵌配合。
为了避免插置于铝管的散热铝片上插槽以及散热铝片下插槽上的散热铝片出现窜动并影响下一工序的PTC发热芯的安装以及避免损及散热铝片,因而在将散热铝片插置完毕后需由工人对铝管打点。所谓的打点的概念是:在前述上凸起以及下凸起上并且在对应于散热铝片的端面(即端部)的位置借助于工具击打,使上凸起以及下凸起的材料(铝质材料)产生变形性延展,由变形延展的材料作为变形挡突而起到对散热铝片上插槽以及散热铝片下插槽的槽口封堵的作用,最终起到阻止散热铝片窜动的作用。由此可知,前述的打点也可理解为打扁,具体而言将上凸起以及下凸起的某一部位打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林芝电热器件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林芝电热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65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