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检测电池组一致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3086.8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22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赋;任素云;曾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检测 电池组 一致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动态监测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动态检测电池组一致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领域,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的电池组存在这么一个问题:即使是使用经过严格工艺制造的同一批电芯进行组包,这些电芯都会有差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这种差异越来越大,最终整个电池组里面会有某些电芯的容量会衰减的速度比其他正常的电芯快很多,具体体现在电池组充电或放电的过程中,这些电芯会过早到达充/放电的截止点,这样不仅影响整个电池包的性能,还存在安全隐患。有些BMS(电池管理系统)厂商在对电动汽车充电时会对电池组做一致性检测,对那些过早达到充电截止电压的电芯进行标记,在使用时对这些电芯做相应的均衡。但是这种检测方式存在以下2个缺陷:
1.不具备实时性,在电池包放电过程中,只能在充电的时候检测电芯的一致性,不能使BMS进行实时调整。
2.只能检测到在充电过程中有容量问题的电芯,并不能完全涵盖到放电过程中有容量问题的电芯。
因此设计一种可以动态检测电池组一致性方法是人们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态检测电池组一致性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态检测电池组一致性的方法,在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每一单体电芯的电流、电压进行监测;
步骤二,捕捉突变电流和/或突变电压;
步骤三,若捕捉到突变电流和/或突变电压,则计算电池组每一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Rx;
步骤四,根据直流内阻判断电池组一致性。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动态检测电池组一致性的方法还包括对判断为容量衰减异常的单体电芯进行异常标记的步骤。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步骤一具体为: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或汽车充电过程中,BMS对电池组中的每节电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步骤二中突变电流的条件为:电流变化量不低于50%、电流突变斜率不低于0.01A/ms和/或突变维持时间不低于1s。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步骤二中突变电压的条件为:电压变化量不低于50%、电压突变斜率不低于01V/ms和/或突变维持时间不低于1s。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步骤三计算电池组每一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Rx的步骤中计某个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R(x-n)的过程为:
将被测单体电芯在电流突变和/或电压突变过程中的单体电压变化量△Un比上单体电流变化量△In得到该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R(x-n)。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步骤三计算电池组每一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Rx的步骤中计某个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R(x-n)的过程为:
在电流突变和/或电压突变后并维持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将被测单体电芯的单体电压平均值Un比单体电流平均值In得到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Rx-n。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为1s。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步骤四中根据直流内阻判断电池组一致性的步骤具体为:
根据步骤三中计算的每一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计算电池组所有单体电芯的平均直流内阻Rj;
将每一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Rx分别与单体电芯平均直流内阻Rj进行比较;
若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Rx与单体电芯平均直流内阻Rj的差值超过预设的均衡条件,则判断当前单体电芯容量衰减异常。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预设的均衡条件为单体电芯的直流内阻Rx与单体电芯平均直流内阻Rj的差值与单体电芯平均直流内阻Rj的比超过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动态检测电池组一致性的方法,能够在电池组充电、放电过程中均可以进行电池组的一致性检测,时效性好,且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实用性好,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要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动态检测电池组一致性的方法,在电池组充放电过程中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每一单体电芯的电流、电压进行监测;
步骤二,捕捉突变电流和/或突变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30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