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脱硫零排放CFB锅炉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2251.8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65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忠;闫立帆;马春元;常景彩;张波;张梦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C10/10 | 分类号: | F23C10/10;F23C10/18;F23J15/02;F23J15/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脱硫 排放 cfb 锅炉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复合脱硫零排放CFB锅炉,包括炉膛和烟囱,在炉膛内设有炉内喷钙脱硫系统,其特征是,炉膛和烟囱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每个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靠近烟囱的一端设有与烟囱相连通的支管和与炉膛相连通的支管,每个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靠近炉膛的一端设有与炉膛相连通的支管,每条所述的支管上均设有阀门,通过阀门的切换实现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内吸附剂的吸附脱硫过程或者再生过程;
所述的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包括第一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第一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与炉膛之间设有第一总管,第一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远离炉膛的一端设有第二总管,第二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与炉膛之间设有第三总管,第二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远离炉膛的一端设有第四总管;
第一总管靠近第一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的一端分为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第二总管远离第一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的一端分为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第三总管靠近第二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的一端分为第五支管和第六支管,第四总管远离第二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的一端分为第七支管和第八支管;
第一支管同时连通到第一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和第五支管上,第六支管同时连通到第二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和第二支管上,第三支管同时连通到第七支管和烟囱上,第四支管通过第八支管连通到炉膛上;
全部的支管上分别设有管道分流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脱硫零排放CFB锅炉,其特征是,在炉膛和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之间安装有烟气热量吸收装置,需脱硫的烟气从炉膛经烟气热量吸收装置后到达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为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的再生提供热源的烟气从炉膛直接到达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脱硫零排放CFB锅炉,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与炉膛之间均设置有除尘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脱硫零排放CFB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炉内喷钙脱硫系统中,钙基物质的钙硫比在2~2.5的基础上增加0.25~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脱硫零排放CFB锅炉,其特征是,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与烟囱相连通的支管和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与炉膛相连通的支管上分别设有引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脱硫零排放CFB锅炉,其特征是,每个所述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上均连接有外接热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脱硫零排放CFB锅炉的工作方法,其特征是,通过管道分流阀门将其中一个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设置为吸附状态,另一个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设置为再生状态;
炉膛内经炉内喷钙脱硫后的烟气沿管道到达处于吸附状态的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烟气内残留的SO2被吸附状态的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吸附,该吸附状态的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吸附饱和后,将其切换成再生状态,另一个原本处于再生状态的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切换至吸附状态;
利用炉膛CFB锅炉的烟气和过热蒸汽对再生状态的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进行再生,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再生过程释放出来的SO2送回到炉膛内,利用炉内喷钙工艺对其进行最终脱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是,当第一支管、第四支管、第六支管和第七支管上的管道分流阀门打开,第二支管、第三支管、第五支管和第八支管上的管道分流阀门关闭时,第一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处于再生状态,第二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处于吸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方法,其特征是,当第一支管、第四支管、第六支管和第七支管上的管道分流阀门关闭,第二支管、第三支管、第五支管和第八支管上的管道分流阀门打开时,第一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处于吸附状态,第二活性炭吸附/再生单元处于再生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未经山东神华山大能源环境有限公司;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22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