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污水污泥堆肥过程中氨气和甲烷气体排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1993.9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3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学;袁京;陈是吏;张地方;杜龙龙;何胜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F7/00 | 分类号: | C05F7/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污水 污泥 堆肥 过程 氨气 甲烷 气体 排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堆肥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减少污水污泥堆 肥过程中氨气和甲烷气体排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污泥作为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副产物,其本质是一种半固 体废弃物。随着污水处理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不断增加污泥产量。 目前我国多数污泥未得到妥善处理与处置,随意抛弃、倾倒现象普遍 存在,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引起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寻求安 全可靠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污泥堆肥是将污 泥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好氧堆肥可将不能直接农用 的污水污泥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对有机肥料和土壤改良剂的需求迫切,污泥堆肥是实现这一需求的桥 梁。然而,堆肥过程是一个生物反应的过程,堆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 的污染气体排放,例如NH3和CH4等。这些气体的排放一方面会造成环 境污染,降低了堆肥的环境效益,更一方面会造成堆肥产品养分的损 失,降低堆肥产品的品质。研究表明,占初始总氮的16%~74%的氮素 会在堆肥过程中损失,其中9.6%~46%初始总氮以NH3的形式损失。而 CH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CH4的100年温室效应为CO2的25倍(IPCC,2007)。CH4的产生在堆肥过程 中是不可避免的,占初始总碳0.01%~0.8%的碳素以CH4的形式损失。
堆肥过程中添加一些添加剂可以有效控制污染气体的排放。过磷 酸钙是我国普遍使用的一种经济性肥料,是磷肥的首选肥料。国内外 一些学者对过磷酸钙等含磷添加剂对堆肥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减排的 影响已有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的添加使用,污泥 堆肥中相关报道较少。通过在堆肥过程中添加菌剂来提高堆肥腐熟度 和控制氮素损失也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在堆肥过程中,尤其是 污泥堆肥中同时添加化学添加剂(过磷酸钙)和生物添加剂(菌剂) 对堆肥过程中CH4和NH3的减排效果的影响还鲜有报道。同时过磷酸钙 中的有效养分可直接留在污泥有机肥中施入农田,可发挥过磷酸钙的 减排和供肥的双重功效。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如何在污水污泥堆肥过程中减少氨 气和甲烷气体的排放,而提供一种减少污水污泥堆肥过程中氨气和甲 烷气体排放的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减少污水污泥堆肥过 程中氨气和甲烷气体排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污水污泥 堆肥物料中投放过磷酸钙和菌剂,充分混合,再进行堆肥。
优选地,所述过磷酸钙的添加量为堆肥原料湿重的2-4%,菌剂的 添加量为堆肥原料湿重的0.05-0.2%。
优选地,所述菌剂为复合功能菌剂。
所述过磷酸钙是在市场上销售的磷肥。如产地为河北涿鹿的过磷 酸钙,其P2O5质量分数≥18%,主要有用组分是磷酸二氢钙的水合物 Ca(H2PO4)2·H2O和少量游离的磷酸,还含有无水硫酸钙组分。与堆肥 物料混匀后,SO42-、PO43-和游离的磷酸对CH4和NH3的产生和排放有一 定的抑制和固定作用,可显著降低堆肥过程中CH4和NH3的排放量。
所述复合功能菌剂为北京沃土天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堆肥 专用复合功能菌剂,可快速降解有机质达到腐熟。
优选地,向所述污水污泥堆肥物料中投放玉米秸秆,投放前将玉 米秸秆风干至含水率8-10%,然后粉碎至1~5cm,所述污水污泥堆肥物 料与玉米秸秆的重量比为85:10-20。投放玉米秸秆可调节堆肥原料初始 含水率为65%,增加污泥堆肥过程中原料的空隙,有利于通气的扩散。
优选地,在所述投放玉米秸秆前,将所述污水污泥堆肥物料脱水 至含水率为80~8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19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