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体式咬合板及分体式差动牙颌整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1847.6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4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卢海平;马丹丹;王建均;孙以峰;张梦涵;金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7/00 | 分类号: | A61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何龙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咬合 差动 整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颌整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体式咬合板及分体式差动牙颌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正畸矫正是通过移动牙齿以及控制面部生长来治疗错合畸形,通常通过使用机械力以引起骨改建来完成,从而使得牙齿移动至更合适的位置。在该方法中,正畸矫正器具通过附在各牙齿上托槽以及弓丝来提供阶段静力至牙齿,或通过佩戴于整体牙列的可移动器具,例如调整器、或一些类似的配件来提供阶段静力至牙齿。当牙齿由于该力量缓慢移动时,则该力量逐渐减少。但整个疗程较长,需要24个月。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手持式牙齿振动器,用于加速牙齿移动,它包括置于患者上下牙齿之间的咬合板及与之相链接的外部马达。马达包括电池和连接马达转轴的偏心振子及其控制开关。用于产生整个装置的特定振动频率。
公开号为CN102596091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改善的振动式牙科装置,包括容纳普通患者咬合结构的改善的咬合板、咬合板的连接器、尺寸确定盘、马达、以及全口振动牙板。
但是,现有技术中,咬合板会与所有的牙齿接触,不需要移动的牙齿也同时受到影响,不能进行特定的区段牙齿,无法实现个性化的区段牙齿移动辅助口腔种植及口腔修复治疗及颌骨改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咬合板,本发明的咬合板能够选择性地与不同部位的牙齿接触,从而避免不需要移动的牙齿受到影响。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一种分体式差动牙颌整形装置,本发明的分体式差动牙颌整形装置能够定向地将振动传递给需要移动的牙齿,提高矫正效果矫正效率及区段牙齿个性化的移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分体式咬合板,包括本体和用于增加本体厚度的增厚件。增厚件与本体可拆卸连接,增厚件包括多个增厚段,且多个增厚段彼此独立,多个增厚段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本体。
本发明的这种咬合板需要配合外部的振动源才能对牙齿进行振动,振动源通过咬合板将振动传递给牙齿,能够提高牙槽骨破骨细胞以及成骨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牙齿朝预设的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这种分体式咬合板具有一个骨架结构的本体,通过安装或者拆卸增厚件来改变咬合板的厚度。本体的形状基本呈“U”字形,与牙列的形状相吻合。本体为硬质材料,硬质材料可以选用金属、硬质塑料、陶瓷或者合金等。硬质材料能够保证咬合板整体的结构稳定,而且能够有效地传递振动。增厚件包括至少三段,使用时,可以将需要移动的牙齿对应的增厚段安装上去,而将不需要移动的牙齿对应的增厚段拆卸下来。患者的牙齿与安装增厚段的位置直接接触,得到有效的振动;与拆除增厚段的位置之间则出现空隙,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振动。
由于现有咬合板不分段,不定向,因此其振动是整体性的,会影响到口腔内所有的牙齿,即会对不需要移动的牙齿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例如前牙变形严重,左侧后牙几乎正常,前牙和左侧后牙需要的矫正力度不同。如果采用现有的咬合板,就不能对前牙和左侧后牙分别给予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
本发明的这种分体式咬合板,使用更加方便,能够对不同部位的牙齿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向振动,实用性更强。由于每个人的牙齿千差万别,分段式振动能够为医生的矫治过程带来灵活性,因此更加便利。
作为优选,增厚件具有与本体的上表面贴合的第一增厚部和与本体的下表面贴合的第二增厚部;第一增厚部的上表面为与上牙接触的上咬合面,第二增厚部的下表面为与下牙接触的下咬合面。
该优选方案中,增厚件可以是仅对本体的上表面进行加厚,也可以是仅对本体的下表面进行加厚,还可以是同时对本体的上下两面进行加厚。
作为优选,增厚件具有连接第一增厚部和第二增厚部的连接部。增厚件的纵向截面呈“U”字形,或者类似于“U”字形。连接部与本体的内侧边缘贴合。
该优选方案中,连接部能够使第一增厚部和第二增厚部相互牵制,提高第一增厚部和第二增厚部的稳定性,防止使用时第一增厚部和第二增厚部脱落。
作为优选,本体的纵向截面呈“T”字形,本体的外侧有用于接触上牙的唇面或颊面的第一凸起缘和用于接触下牙的唇面或颊面的第二凸起缘。第一凸起缘具有贯通的第一插接孔,第一增厚部具有穿过第一插接孔并与第一凸起缘保持锁定的第一插接头。第二凸起缘具有贯通的第二插接孔,第二增厚部具有穿过第二插接孔并与第二凸起缘保持锁定的第二插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18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