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现场绕制线圈进行索体检测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0966.X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5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黄文清;卢家莉;刘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诚泰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02 | 分类号: | B65H54/02;G01N27/7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盘 索体 凹部 检测 绕制线圈 绕线轮 无损探伤检测 第一轴 供线轮 可拆式 拼接 合成 可转动设置 导线线圈 驱动机构 第二轴 可转动 缠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现场绕制线圈进行索体检测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底盘、第二底盘、绕线轮、供线轮及驱动机构。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一底盘的第一凹部与第二底盘的第二凹部拼合成第一轴孔。绕线轮可转动装设在第一轴孔中。绕线轮包括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可拆式拼接。第一分体的第三凹部与第二分体的第四凹部拼合成第二轴孔。供线轮可转动设置在第一底盘上。上述的通过现场绕制线圈进行索体检测的装置,能够根据待检测索体的位置,方便将导线线圈快速缠绕到待检测索体上,这样对待检测索体进行的无损探伤检测效果将更加明显,无损探伤检测精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索缆的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现场绕制线圈进行索体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索缆无损检测方法中较成熟的有电磁检测法与磁致伸缩导波检测法。电磁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铁磁性材料励磁至饱和,再通过电磁传感器对铁磁性材料的主磁通和漏磁通进行检测,并根据电磁场理论,对检测到的主磁通和漏磁通信号进行分析,进而对铁磁性材料的损伤情况做出判断。而磁致伸缩检测法的基本原理是磁致伸缩传感器中的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经功率放大后,由激励线圈对钢丝绳施加瞬间的激励磁场,激励磁场在钢丝绳中产生的机械波沿构件轴向传播。当钢丝绳有缺陷时,机械波将反射回来被接收线圈接收、并通过信号分析获得被测构件各处的损伤状况。
上述的电磁检测方法中,由于索缆较长,且激励线圈的匝数较多,使得均无法实现将线圈方便快捷装设到索缆上,而是直接作为旁轴线圈设置,如此测试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现场绕制线圈进行索体检测的装置,能方便快速将线圈绕制在索缆上。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过现场绕制线圈进行索体检测的装置,包括: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所述第一底盘与所述第二底盘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一底盘的拼接面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底盘的拼接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凹部位置相应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拼合成第一轴孔;绕线轮,所述绕线轮可转动装设在所述第一轴孔中,所述绕线轮具有绕线部,所述绕线部伸出到所述第一轴孔外,所述绕线轮包括第一分体与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一分体的拼接面具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二分体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三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四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拼合成第二轴孔;供线轮,所述供线轮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上,所述供线轮与所述绕线部位于所述第一底盘的同一侧面;导轮,所述导轮与所述绕线轮相连,所述导轮装设在所述第二轴孔中,所述导轮包括第三分体与第四分体,所述第三分体与所述第四分体可拆式拼接,所述第三分体的拼接面具有第五凹部,所述第四分体的拼接面具有与所述第五凹部位置相应的第六凹部,所述第五凹部与所述第六凹部拼合成第三轴孔;及待检测索体,所述待检测索体装设在所述第三轴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绕线轮传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装设在所述第一底盘或所述第二底盘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与第一电机,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绕线轮、所述第一电机传动相连,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用于驱动所述绕线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装设在所述第一底盘上,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供线轮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机构与张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机构与所述张力传感器、所述第二电机以及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张力传感器装设在所述供线轮上,所述张力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导线承受的张力值、并将所述张力值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张力值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和/或所述驱动机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诚泰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诚泰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0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油降凝剂
- 下一篇:一种粘扣带自动转绕机